总理克鲁沙立即惊呆了,足足过了十分钟才回过神来,随即询问了舰队的情况。
虽然“维拉特”号还没有沉没,但是结局最所难免。
就在他等待进一步消息的时候,“维拉特”号遭到鱼雷攻击,在天黑之前沉没,超过三分之一的舰员没能逃生。
随着“维拉特”号一起沉没的,还有克鲁沙的信心与野心。
中国严重依赖印度洋上的战略航线,印度更加依赖印度洋。如果没有制海权,印度不但会战败,还会败得十分悲惨。虽然中国没有向印度宣战,不大可能进行战略封锁,但是中国舰队有能力打击印度本土上的军事基地与港口,完全可以通过摧毁港口的方式,切断印度的海上生命线。
与舰队相比,基础设施更加重要。
舰队没有了,国民经济不会受到影响,还会因为重建舰队而获益,可是港口等战略性基础设施被摧毁后,印度的经济就将崩溃。
克鲁沙非常清楚,中国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扩大打击范围。
战局一目了然,只要继续打下去,印度将输掉一切。
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和,通过主动停战的方式,向巴基斯坦与中国求和,然后交出已经占领的地区。
也就在克鲁沙考虑如何走出这一步的时候,接到了中岛俊夫打来的电话。
事实上,印度舰队全军覆没对中岛俊夫的打击更大。
他在乎的不是那一千五百亿美元的押金,而是印度总理的态度,即丧失制海权后印度将被迫承认战败。
从政治上讲,只要印度承认战败,之前获得的所有战果都将付诸东流。
要知道,到二十九日上午,印度陆军已经控制了锡亚琴冰川,占领了整个矿区,还有能力继续挺进。只要印度坚持下来,迫使巴基斯坦求和,就能保住锡亚琴冰川,获得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
受此影响,收到消息后,中岛俊夫立即想到,应该首先稳住克鲁沙。
问题是,拿什么让克鲁沙相信能够迫使巴基斯坦投降?
中岛俊夫不是笨蛋,打到这个时候,即便他答应派遣地面部队参战,克鲁沙也不会相信能够转败为胜。原因很简单,失去制海权之后,日本只能用空运来派遣地面部队,而大部分主战装备,还有更加重要的作战物资不可能完全依靠空运。没有海运,日本地面部队就无法参战。
没有制海权,哪来的海运?
因此,关键还是在海洋战场上,即必须夺回制海权,不然印度将在数日内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