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科学评估法,并且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苏里高海战中,美军就对日本舰队的航线做了评估,而实际结果与评估结果相差无几。
如果这个评估结果没有错,印度舰队就得盯住巽他海峡。
只是,有了评估结果,不等于取得胜利。
处理现实问题时,今井利村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麻烦,即“维克拉马迪亚”号与“维克兰特”号航母战斗群最快只能在傍晚到达。因为三支航母战斗群在海上活动数日,期间高速航行了数十个小时,燃油所剩无几,所以要么立即进行海上补给,要么把巡航速度控制在十六节以内,不然没有足够的燃油在二十八日凌晨进行战术机动,甚至无法保证在战斗机起飞时全速航行。
别忘了,三艘印度航母采用的都是跃飞甲板。
要让F-35C、Mig-29M与LCA以最大标准起飞,就得让航母全速航行,不然就得降低起飞重量。
这个问题非常突出。
F-35C的情况还稍微好一点。按照今井利村的安排,F-35C是主力制空战斗机,即便只携带三分之二的燃油,作战半径都超过了执行打击任务的Mig-29M与LCA。如果交换作战任务,让F-35C外挂反舰导弹,作战半径也比执行护航任务的Mig-29M高一些,不存在起飞重量受限的问题。
可惜的是,Mig-29M与LCA的问题就严重了。
如果执行打击任务,在航母以二十节航行时,Mig-29M只能在携带两枚反舰导弹之后装满三分之二的内部油箱,还无法携带副油箱与其他弹药,作战半径只有可怜的七百五十公里,比F-35C短得多,更加比不上中国海军的两种战斗机。在此情况下,印度舰队必须到达苏门答腊岛南面,才能攻击从巽他海峡出来的中国舰队,而各艘战舰上的剩余燃油,根本无法保证到达该海域。
这下,今井利村只能调整航空作战安排。
可是,问题仍然突出。
让F-35C外挂反舰导弹执行打击任务,不但会破坏隐身性能,而且护航的Mig-29M很难击败中国舰队的防空战斗机。更重要的是,Mig-29M在携带三具副油箱的情况下,最大作战半径也只有一千公里,而中国舰队的战斗机能达到一千五百公里,印度舰队必须冒险进入中国舰队的打击范围。
至于另外一个解决办法,更加不可能,因为附近没有补给舰。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今井利村要么孤注一掷,要么采纳阿贾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