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九州岛上空的e-3g离中国空军战斗机的突击航线又有四百公里左右,所以在接敌的时候,f-22a没有办法得到e-3g的有力引导,只知道敌机的大概方位,无法利用预警机提供的战术信息。
也就是说,不管这些f-22a去对付j-11c,还是去拦截h-6x,都得使用火控雷达。
之前的战斗早已证明,只要f-22a使用火控雷达,其隐身能力就将荡然无存,中国空军的战略电子侦察机至少能确定其大致方位,为战斗机提供最基本的战场信息,避免战场单方向透明。
结果就是,在f-22a启动火控雷达的时候,马上暴露了行踪。
当时,这批f-22a的任务不是去拦截j-11c,而是去搜索跟随在j-11c后面的轰炸机。
在预警机的探测范围有限的情况下,f-22a的探测能力成为日本空中自卫队掌握战场信息不可否缺的手段。
只是,这批f-22a没能探测到轰炸机,就与j-11c遭遇了。
前来对付f-22a的不是直掩战斗机,而是刚刚完成侦察任务的j-11c。
从战场局面来看,这批j-11c离f-22a机群最近,因此被派去执行拦截任务,阻止敌机靠近轰炸机群。
此时,已经是五点三十分左右了。
虽然j-11c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是在此之前用光了电磁火箭弹,结果f-22a在视距外抢先发起攻击。
紧接着,增援的f-22a机群到达。
也就在这个时候,战场局势发生了转变。
增援的三个f-22a中队在接敌的时候,也启动了火控雷达,开始锁定目标。发现日本增援战斗机到达后,执行直掩任务的j-11c机群立即加速投入战斗,而且按照标准作战程序使用了电磁弹药。
以当时的情况,j-11c使用电磁火箭弹不是为了击落f-22a,而是为了削弱隐身差距产生的影响。
如果没有电磁武器提供的干扰,j-11c在与f-22a进行对等空战的时候,获胜的希望非常渺茫,根本没有机会靠近f-22a。依靠强大的隐身能力,f-22a能够在视距外向j-11c发起攻击。
中国空军为制空战斗机配备电磁火箭弹,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只是,这轮电磁火箭弹攻击收到了几个意外战果。
当时,首先投入战斗的f-22a已经占据上风,在视距外空战中用aim-120d击落了十多架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