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消费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日本经济将在未来十年之内处于缓慢发展状态。
这还不是最危言耸听的预言。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都十分重视本国企业,而且以各种方式椎行保护政策。比如在采购加油机的时候,美国空军把性价比最优的空客方案排除在外,选择了并不十分理想的波音方案。在bx项目中,美国空军也把与欧洲多家军火企业合作的诺思罗普公司排除在外,重点支持由波音、罗马与雷锡恩公司组成的团队。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民航市场重点推广国产支线客机,明确规定政府只能采购国产车辆,把民营车企的税率降到百分之十三,为进军成品油炼化与销售市场的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这些政策无一例外的都是在保护本国企业。
这些政策,必然导致两个最大的经济体走向封闭。
虽然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封闭的经济体很难获得强大的竞争力,但是从国家竞争的角度出发,经济上的自我保护政策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核心竞争力,并且给竞争对手最少的发展机会。
只是,受害的不仅仅有竞争对手口
在这轮经济大潮中,最大的受害者,正是像日本这类依靠进出口贸易的国家。
当然,遇到麻烦的不仅仅有日本,还有欧洲的德国。
与日本一样,德国也是一个高度依赖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在金融危机期间,德国能够成为欧州地区唯一的资产净负债为正的国家,靠的就是其强大的高端竞争力。在此期间,德国甚至一度夺回全球最大出口国的桂冠。
只是,与日本相比,德国的处境好得多。
在不济,德国也能依靠欧盟一体化、并且与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强国共同推进一体化来占领欧洲市场,并且从欧洲市场获得足够的利润,支持其本国企业发展壮大,再拓展其他地区的市场。
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日本没有一个可以依托的大型市场。
从战略格局上看,日本处在中国与美国之间,成为了中美对抗的夹心层。
日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依附于美国,二是倒向中国。
不管日本的政客、学者、民众怎么看待这个局面,在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之前,日本都不可能与中国合作。可是反过来看,就算中国超越了美国,日本就能与中国合作吗?
作为美国的盟国,而且是一个没有多少发言权的盟国,日本没有别的选择。
对日本的政治家来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