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日上午,第四十七集团军的突击部队看到了春川,随后在第十三集团军的协助下进行战术包抄。
当天下午,志愿军完成了对春川的包围行动。
这下,韩国人首先坐不住了。
志愿军动用两个集团军攻打春川,肯定是志在必得,如果春川失守,联军不但会损失最为重要的前沿空军基地,志愿军还能沿着铁路线向首尔进攻。更重要的是,如果志愿军不打算直接攻打首尔,而是进行战略大迂回,就能沿着高速公路向南推进,从原州绕过大首尔地区的防线,到达首尔南面。此外,志愿军甚至能够直接从原州南下,沿着高速公路线直接进军釜山。
可以说,春川是绝对不能丢的战略要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志愿军打下春川,等于突破了三八线南面的纵深防御地带,打开了韩国的门户。
一时之间,韩国上下几乎绝望了。
要知道,春川只有一个美军的国民警卫队师,以及几万不那么可靠的韩军。
在此之前,第二装甲师的增援部队已经被志愿军击溃,而第九装甲师的增援部队离春川还有几十公里呢。
有意思的是,韩国当局在这个时候想到了谈判。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李章珠亲自给博茨曼打了电话,提出向志愿军提出停战谈判,韩国愿意在交换土地的问题上做出让步。
这个时候再醒悟,恐怕有点晚。
重要的是,博茨曼并不认为志愿军能够打下春川。
在他眼里,战局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
志愿军的进攻非常凶猛,效率也不算低,三天就打到了春川,把战线往南推进了大约五十公里。
只是,在围攻春川的时候,志愿军在其他方向上均没取得突破。
西线,第一装甲师非常牢固的把守着临川江南岸的防线,志愿军三天内发动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东线,美军国民警卫队师也牢牢站在防线上,让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数次进攻不得不抱憾而归。
得简单一点,只要联军在春川顶住了志愿军的猛攻,就能稳住整条战线。
这样一来,攻打春川的志愿军部队反而成了突出部,侧翼防线非常脆弱,很容易被联军突破。
博茨曼没有做出调整,只是命令春川的守军必须死守阵地,绝对不能后退。
在他看来,只要春川能坚持几天,战局就会逆转。
原因很简单,志愿军的后勤保障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虽然在攻占了开城之后,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