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的数量很有可能是六艘。
日本海才多大?
塞进这么多攻击核潜艇,极大幅度的压缩了常规潜艇的活动空间。
一艘“弗吉尼亚”级以安静航潜行时,能够监视三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即便以最高标准执行反潜任务,使每一片海域都在两艘潜艇的监视之下,六艘“弗吉尼亚”级也足以监视整个日本海。
东朝鲜湾是中国潜艇的主要活动地点,肯定会受到特殊照顾。
萨非墨敢拿军衔打赌,在“海龙”号周围一百公里范围之内,至少有十艘潜艇,其中只有一艘是友艇。
让“海龙”号加航行,与自寻死路没有区别。
美军早就下了“格杀令”,执行反潜任务的战舰、潜艇与飞机会毫不迟疑的攻击任何进入日本海的可疑潜艇。
为此,日本海上自卫队甚至禁止自己的潜艇进入日本海。
可是萨非墨可不想错过“会餐”的大好时机,即便需要承担丢掉命的风险。
深思熟虑后,萨非墨决定与“海蛇”号调换角色,跟在汪誉涵后面,掩护“海蛇”号攻击两栖突击舰队。
两人早就说好,不管谁取得战果,都分对方一半。
虽然只是君子协定,而且不大甘心当配角,但是萨非墨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相信汪誉涵不会食言。
只是,他必须把赌注押在汪誉涵身上。
不是说汪誉涵有没有能力偷袭两栖突击舰队,而是汪誉涵必须理解他的战术意图,知道“海龙”号没有赶来的原因,从而在偷袭行动中把自己当成主角,承担起主要任务,不然肯定会错过战机。
汪誉涵能够猜到萨非墨的作战意图吗?
因为隔得太远,无法进行水下通信,两艘潜艇也不可能冒险浮上水面,用电台交换战场信息与战术意图,所以汪誉涵只能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猜测友艇可能采取的行动,并且把此当成作战依据。
还好,能够成为o41型潜艇的艇长,都不是普通人。
收到作战命令的时候,汪誉涵就意识到,萨非墨很有可能无法及时赶到。
这下,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萨非墨放弃了伏击机会,继续在北面等待战机。二是萨非墨已经南下,只是无法及时赶到,只能扮演配角。三是萨非墨让潜艇提,冒险赶往伏击战场。
汪誉涵先排除了第三种可能,因为任何理智的潜艇艇长都不会这么做。
随后,汪誉涵排除了第一种可能,因为东朝鲜湾上的伏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