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其实也是明里暗里掰过几次腕子。正因为了解,韩绛才不会相信韩琦会这么大度的放过王景范,他不仅觉得王景范不能去中门下,甚至连崇文院都是个险地,这个狡猾的对手不说现下如日中天,那份手腕更是令人心悸,对此韩绛可是不得不防。
夫人范氏的几多碎嘴倒是让韩绛恍然大悟:京师哪里最安全?毫无疑问是三司啊!有阎罗老包坐镇,韩琦就算心中不痛快也是无可奈何。更何况王景范曾为包拯张目指斥欧阳修和中门下,眼下落难包拯就算再是铁面无情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再者王景范去三司当判官无论如何也算不是升职,而且符合朝廷用人的规矩,包拯也不可能拒绝。
“嗯,三司确实是个好地方!”韩绛额头的皱纹全部散开,不由得冲夫人范氏笑着说道!
故事:宋朝前期,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属崇文外院,大中祥符八年1015在火灾后原秘阁旧处修建崇文内院行秘阁职事。三馆所对应的大学士乃是首相、次相所带职名,一般而言史馆相都是昭文相兼顾的,也有三相同在的时候不过很少而已。
一般而言判某馆事在直馆之,不过如判昭文馆事都是给事中兼领的,其余的判史馆和判集贤院与其相对应的修撰地位相同,只是集贤殿修撰要高于史馆修撰,余者各馆都有自己的校理、校勘、检讨等职。如判某馆事和各馆修撰都是馆阁高职,能够担此职位必定是正六品以的官员,直馆地位已然不低。新的释褐规定之前,状元通判某州回京多半是直集贤院,直史馆的也有不过很少,嘉佑四年之后的释褐规矩出来后,进士的成色缩水,释褐是顶头是大理评事,回京馆职就降为集贤院校理,待遇远不如嘉佑二年之前的状元。
故事都是正文已达到五千以后才有的,不会花费读者额外支出,里面有一些宋朝的人物故事,也有一些戒念对宋朝资料的个人理解——仅仅后的个人见解而已,毕竟宋朝的官职怕是中国历代以来最为复杂的系统,能够弄明白其中道道的估计都是专业人员,戒念的理解不见得是正确的。要说的仅仅一本《宋史?职官志》是玩不转职官系统的,一些宋朝的笔记小说诸如《容斋随笔》等等才是王道。当然大家看着多些理解,有些收获,看到错误的欢迎指正,拒绝穷追猛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