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朝廷诏令:“以三司使宋祁为端明殿学士、知郑州,权御史中丞包拯为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因包拯在欧阳修之后便在家回避任命,中省封驳两次皇帝坚持己见依旧不同意,这一次副相韩琦亲自前往包拯府邸,说服了包拯就任。
除了宋祁和包拯的任命之外,随后也传来了朝廷批准欧阳修免除知开封府事,却不同意其出知洪州,而是任命他为给事中,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这项关于欧阳修的任命对于所有人而言并不意外,欧阳修请辞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只是他的名望太高,若是骤然放他赴外任会引来中外议论,朝廷不愿意担当这样“不容人”的骂名,便按了个给事中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的闲职。
大宋帝国沿袭前唐体例亦有三省六部,给事中真正的叫法便是“门下省给事中”,专门审读奏案、驳正违失,不过大宋的权力中心都集中在中省,门下省的功能早就被中省侵蚀干净已是名存实亡,给事中无非是文臣迁转寄禄官阶。
对欧阳修的任命一下,王景范也就明白下一个就要轮到自己了,这场三司乱局中出头的人都有人事变动,就剩下自己一个尚未处理。到了这一步他也知道自己的去向其实已经被安排好了,只不过中省被自己一棍子打得有些突然,多少让中省重新审视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翰林侍读。
最为重要的是王景范是韩绛的侄女婿也不是任人拿捏的泥人,就算把王景范赶出京师也要与韩绛磋商后才能最终决定,若是将韩绛惹毛了也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一届科考已故刑部员外郎、知制诰韩综的儿子韩宗道考中进士,韩氏一门自韩亿以下至此已是一门六进士,也许论渊源比不同为河北豪族的韩琦家族,但进士就是家族兴盛的保证,一门六进士这等兴盛家族似乎在大宋帝国政治版图的各方豪强中还是头一家。
不过在欧阳修辞去知开封府事的第二天紧随而来的一项任命,让原本就不是很好处理的王景范更加难以对付——翰林学士韩绛除御史中丞!韩绛一下接替了包拯的空位成为下一位御史中丞,御史中丞之有御史大夫,但御史大夫乃是检校官所带宪衔且实不除人,是以御史中丞便是御史台的实际长官,且必须是皇帝亲擢。
皇帝对韩绛的突然任命固然有些让人摸不着头绪,不过韩绛的官声一向不错,履历中言官部分亦是异常出彩,包括庞籍、李仲昌等人都倒在他的笔下。更为重要的是前年皇帝在茅山祈祷子嗣,韩绛草写祝词之时规劝皇帝减少宫人,并且冒险将后宫刘氏与请谒者通奸告诉了皇帝,皇帝按照他的建议将所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