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
孙翊和鲁肃相对而坐。
“子敬先生,久仰。”
这是孙翊第一次见到鲁肃。
他出海之前,鲁肃还没投奔江东。
当时的江东军里,出主意的只有一人。
周瑜!
“今日得见三公子,幸慰平生!”
鲁肃也是一番恭维。
“我就不寒暄了,长话短说。”
孙翊从案桌地下拿出一个干巴巴的块状物。
那是一颗干瘪的红薯。
出海的年时间里,总算让孙翊给找到了。
“此乃何物?”
鲁肃见了,疑惑不已。
孙翊道:“此物名为红薯,既可生吃,又可煮熟,还可煎烤。”
“其味香甜,软糯可口。”
“可通气,可饱腹。”
而鲁肃听到这个介绍,内心没有掀起多大波澜。
他还以为是什么神兵利器,原来是一介食材。
不过如此。
想着想着,鲁肃忍不住摇头。
他这次来夷州,一是为了拿到关于华夏连弩和炎黄镜的制造方法。
二是将大乔、孙尚香、以及周泰等人带回去。
三是顺便看看还能不能从夷州薅点有用的东西。
食材?
就算了吧!
“子敬可知,此物亩产两千斤?”
孙翊说道。
轰!
“你刚才说什么?”
“三公子?”
鲁肃怀疑自己听错了。
他虽然是文士出身,可自己家里也有庄园,有大量的佃户。
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鲁肃从小接触到大。
他的脑海里,已经彻底被亩产两千斤给牢牢占据。
两千斤呐?
这是什么概念?
如今江东最好的良田,也不过是亩产两三百斤而已。
从秦到汉,哪个朝代没有被活活饿死的百姓?
乱世为什么会出现?
就是因为填不饱肚子!
当初的黄巾乱世,鲁肃至今还历历在目。
江东各地的粮草一直以来就十分吃紧。
因为地形的原因,南方耕地远远少于北方。
长江以南就这么一点耕地,粮食产量有限。
这也是限制江东军往北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
现在三公子手中那干瘪的块状物,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