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地位也就仅次于士族了。
某些形势上,农民甚至地位比士族还要高。
须知,这明初的农民,那可是有权,随时写检举状递送朝廷,给皇帝朱元璋亲自看……
两人一边聊着,好奇观察着,田地里好些庄稼,只是看着长势煞为喜人,却认不出庄稼种类,惊奇中越发起了一探究竟兴致。
再举目遥望天际尽头的村庄,炊烟袅袅,好一派祥和宁静氛围。
他们肚子此时都有些饥饿。
互相看一眼,都猜出了各自想法,相视大笑,于是直奔那村庄而去。
片刻后来到村头,看到那颇具气势的门楼匾额,两人疑惑了。
居然,四个字的匾额,勉强就只认出了其中两个。
另两个字,似是而非,笔画奇少,字也方正。
题写匾额之人,看得出来对书法颇具造诣。
但就是太奇怪了!
“善长,你也认不全这村庄名字吗?咱只认出,前两个‘庄’、‘山’,后两个,那个会是‘龍’字的异体简化么?那最末尾一字又该读作什么,太奇怪了!”
李善长也是困惑不解,感受到知识的匮乏,心说此处村庄,莫非竟有大贤遗野……
“陛下,臣也不识……”
“嘘,来人了,现在起,咱们是过路行商,别暴露了身份。”
迎面走来一青年,上前施礼道:
“二位老伯,我家老爷有请入庄一叙。”
朱元璋何等眼光独到之人,最能识人用人。
乍一见村庄内走出这名青年。
顿时就起了惜才之心。
这青年,方才走来时,步伐沉稳,精气内敛。
一看就是自幼习武,功夫相当了得之人。
稍加栽培点拨,来日定能成为一员,征战沙场的骁勇悍将。
李善长只是眼角余光瞥见皇帝陛下神态反应,就知是怎么回事了。
他也颇惊艳于面前青年表现。
看似平平淡淡一句迎客之语,便已经能看出。
这青年受过很好的教育,绝非寻常村落农家汉子所能有之气度。
这村庄内,看来真有隐世大贤居于此。
两人的反应都颇有点失态。
李善长到底是当臣子的,急忙拿话题找补尴尬,伸手指指匾额,笑问道:
“小哥儿,这上面的字,如何读法,匾额书法,敢问又是何人所书?”
“哦,你们不识简体字也难怪,这匾额正确读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