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百二十三章 对等性(2 / 3)

闪点计划 约翰尼阿芳 2463 字 2023-04-14

之所以会沉沦,其中就有劳动异化这样的原因。

“那么怎么才能跳脱这个怪圈呢?所谓劳动异化.......”

莎克雅继续和敖雪用心灵感应交谈。

“嗯.....我们曾经派出代表,去向人类普及我们一族的忧虑和看法。其中,在历史上有一个叫卡尔.马克思的人,对我们的理论非常喜欢。”

“你是说提出《资本论》的那个卡尔.马克思?”

莎克雅知道这个人,在中学课本上看到过。

“没错。就是他。他算是某种程度上,达成了我们的目的。”

敖雪说。

“没想到这种历史名人居然和你们一族有联系。真是.....大开眼界呢。”

莎克雅惊讶的回答。

“嘿嘿,我说过,我们一族是在人类历史背后引导人类的存在,还有更多的人我们都接触过呢。”

敖雪继续说了下去。

马克思认为,劳动异化包括四个方面:

一、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资本家为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不断剥削工人的劳动产品,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自己得到的却越少,创造出的财富越多,他自己就越贫穷。工人对自己产品的关系成了一个异己的关系。

二、劳动行为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是因为劳动行为本身异化的结果。“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劳动不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别人的。

三、人类的本质与人相异化:“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是人的类特性”,但劳动的异化使劳动生产活动仅仅表现为个人的生活手段,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的劳动仅仅能够维持自己生存,没有任何多余的能称得上文明的活动,那么就和动物无异,不能称之为人。

四、人与人相异化:上述三点论到人对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对自身劳动的异化,对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而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所以导致人与他人的相异化。

异化理论从“政治异化”到“经济异化”,最后到“劳动异化”,完成了使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进入到对“市民社会”(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批判,对唯物史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不仅指出了“私有财产是劳动异化的直接产物”,而且还提出了“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