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的安排没有指标限制,但这一时期领导干部‘人事[***]’的方式,主要是公费安排子女读大学(委托定向培养);农村亲戚子女先当兵后农转非,创造条件后再进公务员队伍。总得来说,增长速度还是比较慢的。
问题还是出在‘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这人权、事权、财权一分离,整个就乱套了。人事计划权下放,劳动、人事、组织部、编制委员会分家办公,农转非成了解决财政危机的一种手段,各单位用人自主权扩大,安排人吃皇粮完全处于一种失控状态。”
黎志强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地附和道:“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教委安排大学生、中专生、退伍军人或教师子女顶职,可以不经县编委、县人事局同意,直接安排到学校,由学校所在地的乡镇财政发工资。
就是这种县直单位‘发帽子’,乡镇财政‘出票子’的体制,使很多人有机可乘,这种财权、人权、事权的不统一体制,为各单位的头头相互‘换手抓痒’,安插亲友,提供极大的方便。
头头们的联手,可以在饭桌上敲定安排三五人甚至更多。即使要安排的人是刚刚出狱的或是目不识丁的也无所谓。而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子女、名牌大学的高材生、部队立功的转业干部,尽管政策规定必须优先安排,但往往一拖就是几年,有的安排后,两三年不能上班领薪,上班时,还要收取增容费,少则万元,多则几万元。”
曾几何时,市委领导们都关心起农民负担来了。
黎志强还没说完,曹维新便插了进来,一脸义愤填膺的表情,咬牙切齿地说道:“甚至还有不少县长、局长、书记,或其他身居要职的关键人物的老婆、子女,安排到某个单位,只拿工资,根本不用上班。他们互相关照,心照不宣。这种‘只吃粮,不打仗’的人,在很多单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事到如今,我们是退无可退了。志强同志,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要有什么顾虑。”
与以往的历次减负不同,这次是被动应战。田代县长许下的那去年平均收入25%的诺言,以及唯恐天下不乱的《农民减负指南》,一下子把虎林县委和龙江市委推到了悬崖边。
总共就那么点钱,既要上交国库,又要维持三级部门运转,迫使市县两级领导下定精简人员的决心。
从内心来讲,黎志强非常佩服田代县长的魄力。但对他这种不留后路,不顾后果的行为又感到惋惜。毕竟他的所作所为太出格了,如果不是有南方科技那张王牌在,刘东川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