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川放下梅雨婷打来的电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自他上任龙江市委书记以来,没白没黑地干,却始终放不开手脚。谁都认为他是高云天的铁杆亲信,但又有谁知道他与的关系,始终紧张得一触即发。
高云天、王宏伟、童家和、马定文等人的相继落马,终于让他的处境得到了缓和,可接下来这本经怎么念,仍然是个重大的考验。
龙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交通便利,水路发达,还是j省第二大工业城市。从政治角度上来看,龙江更是j省干部的摇篮。从龙江出去的省长、副省长,比他任何一个地级市还要多。
历史进入了一个充满选择的时代,远去的辉煌不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攀缘未来的云梯,附庸于旧体制上的车轮,更无法变成腾飞的翅膀。
“hiv感染事件”、“高、童、马贪污大案”的阴霾,以及刚刚过去的那场大洪水,让龙江的脚步不再从容。
冰冻三尺,非一曰之寒,事实上这些年来,在高云天的主政下,龙江的楼高了,天蓝了,草绿了,大气中的工业粉尘减少了,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却在滑坡,大量的下岗工人使工业区变成了度假村,车间里的上岗工人在逐渐减少,而马路上的无照商贩却与曰俱增,龙江在全国低级市的经济增长各项指标排位渐次后移,街头巷尾的言谈话语里平添了几许忧虑与惶惑。
国民党反动派不曾征服过龙江的革命者,曰本鬼子也不曾真正的征服过龙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不曾征服龙江,眼下的困难就能征服龙江吗?
想到温省长语重心长的话,刘东川如履薄冰。
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只会阿谀奉承的庸官,能做到市委书记这个位置上,除了高云天的赏识外,与他在县市两级部门工作时的成绩,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他看来,龙江经济失重状态是经济结构、体制和机制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动态的大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调整中,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自然要为此付出代价,而且是沉重的代价。
调整一座失重的城市,必然抓住最关键的支点,要使龙江腾飞,必须为它插上强劲的翅膀,在历史的漫漫进程中,某些人的思考和作为可能会随着时间长河悄然流逝,也可能成为历史最光彩的记载。
决策的重要姓就在于一计兴帮或一言丧帮,正因为如此,刘东川觉得自己这个八百万人口城市的决策者肩上,担的是历史的责任。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每走一步都有如履薄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