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勋们聚成小堆出午门的同时,文官人群中也是有一小群人聚集在了一起。
太常寺卿黄子澄。
翰林侍讲学士王叔英。
还有六首状元黄观。
工部侍郎练子宁。
兵部侍郎齐泰。
这几位文官,都曾经伴读东宫,受到朱标的喜欢和重视,现在更是被朱允炆认为是心腹和良师。
他们都是朱元璋认可和提拔的人才,也是符合朱元璋和朱标转变大明国策,以亲藩诸王取代勋贵,朝中以文驭武大方针的执行者。
众人陆续聚集在一起,练子宁先沉声道:“事情不对,原本该在今天宣示册立皇太孙!”
黄子澄面色难看的道:“难道有人影响了皇上,使皇上心意变了?”
“不可能!”齐泰道:“皇上意志坚如钢铁,岂会随意更改主意?又有谁能使皇上改变主意?能改变主意的,惟有皇上自己。”
“那我等该做什么?”
黄子澄沉声道:“我等上书拥立皇长孙,再找人弹劾任城王?”
“不可。”齐泰道:“皇上还未明确改变主张,不论是上书还是弹劾,除了使皇上反感,大发雷霆之外,不会有任何别的结果。”
“那怎么办?”
“派人和东宫那边通个消息,请皇长孙到皇上跟前试探一二,到时候咱们听皇长孙反馈,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然后再有的放矢,而不是胡乱施为。”
黄观,练子宁两人俱是点头,同意齐泰的观点。
黄子澄和王叔英对视一眼,两人也是很有默契的点点头。
不论如何,他们都需要力挺皇长孙。
皇长孙好读书,性格温文儒雅。
是大明最好的选择。
守成之主,转武为文的大政方针,离不开皇长孙。
这应该也是全体文官的共识。
没有别的选择!
没有别的可能!
如果真有变故,哪怕冒死上书,也要替皇长孙争一争。
皇上老了,如雄狮老迈,总得考虑到朝局稳定,大政平稳交接!
……
京师,燕王府。
密室中,朱棣,朱高炽,朱高熙,朱高燧父子四人。
加上一个一袭黑袍的姚广孝,室中只有五人。
张玉和朱能等燕王府的心腹武官。
金忠,袁烘等文官谋士。
还有马三宝,也就是郑和等心腹太监,这些人都还没有资格参加这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