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相邀,着《老子》,也就是后来的《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对天朝的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于权术而言,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于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
《庄子·养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
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他的传世作品《道德经》,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
《道德经》共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
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天朝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同时也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
在西方,老子与至圣孔子齐名,被类比为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又吸收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成为古希腊哲学三贤。
一般人们认为,西方的苏格拉底相当于天朝的孔子,是启发智慧的。
但论知识量,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却都不如亚里士多德,毕竟后者是古代记载中无所不知的人物,但是苏格拉底留下的核心思想,影响力却大放光芒。
同样的道理,老子着述不多,但思想影响力却是不可比拟的。
老子与孔子,都是天朝文化的灵魂。
16世纪时,《道德经》被翻译到西方,先后译成16种文字。
在德国,《道德经》的德文译本有82种,研究专着700多种。
德国哲学家来布尼茨,根据老子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认为《河图洛书》是“宇宙最高奥秘”,他给阴阳八卦起了个西方名字“辩证法”,于是“辩证法”成为了西方哲学的灵魂。
德国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将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演绎地淋漓尽致。
西方知识界学习老子思想成为潮流。
当然,这里没有说老子比孔子的影响力上,这两个人根本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