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琉璃,药玉,瓘玉的称呼。
但朱柏要做的玻璃,显然不是这种不实用的样子货,他要搞透明玻璃,可以用作镜子,窗户,容器的玻璃。
笑道:“别人的玻璃华而不实,但咱们的玻璃,可都是好东西。”
“好了,本王给你一份清单,你立即招人去建场,准备一应物资,本王要亲自操作,让宝岛玻璃,在本王见证下诞生。”
君有命,臣不敢不从。
刘伯温儒学大师,血液中流淌的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何况,朱柏的神鬼手段,也是见识过的。
刘伯温的行动很迅速,只短短十日,宝岛第一玻璃厂就顺利落成。
一应物资,工人也准备就绪。
朱柏开始指导工人如何制作玻璃。
实际上,玻璃的制造工艺并不复杂,将石英石,苏打,石灰等物,在高温下烧至熔融,再重新冷却凝固,就形成了性质均匀的玻璃。
华夏古代之所以一直没有成熟的制作玻璃体系,无非是两个原因制约。
一个就是烧制玻璃需要高温。
这个朱柏已经解决了。
他们附近就有一座煤矿,朱柏早已安排人开采,开采出来的精品煤炭,一律用在制盐,制玻璃的工艺中。
通过新式风箱,合格的火窑,以精品煤炭助燃,可以让烧制的温度达到度,别说炼制精盐,烧制玻璃了,炼钢都不是问题。
其二就是原材料缺乏。
比如高纯度的石英砂岩。
如当下的技术,并不具备挖地三尺找出来的条件。
再加上统治者不重视,所以玻璃行业一直被耽搁,倒是瓷器发展的令人的惊叹。
而这一点,其实也能解决。
宝岛上就能找到,只是量不够大,但即便这样,供给宝岛也是绰绰有余了,至于以后发展起来,可能会供给给中原……
那也是小意思。
等朱柏再发展发展后,就开船征伐世界去了。
全世界哪个地方的原材料弄不回来?
当下,在朱柏安排下,工人们开始尝试制作,失败过几次后,工人们也就慢慢摸索出了经验,第二天就能制成玻璃,只是仍旧不合格。
到了第三天,第十次试验后,一直等在玻璃厂外的朱柏,就得到了一份完整的玻璃。
厘米乘以厘米见方。
完全透明。
用料扎实,厚度不错。
朱柏看过后,带去给了刘伯温。
“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