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球氟利昂的使用量累计已超过2000万吨。由于氟利昂从地面浮升到平流层约需10年时间,即使全世界立即完全停止使用氟利昂,大气中现存的氟利昂也足以对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何况至今全球年产量还高达数十万吨呢?!
――每年的9月16日为臭氧层保护日,臭氧层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
2、温室效应。空气中的一些分子能够吸收地面反射的红外线辐射,将下层大气加热。这就象给地球罩上一个“塑料大棚”,阻碍热的再散失,致使地表的气温升高,所以称为“温室效应”。那些能够吸收红外线辐射的气体就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甲烷、氟利昂等,其中以二氧化碳的量最大。
二氧化碳之类的温室气体不能没有。没有,散热太快,地球上就太冷了。但也不能太多,太多则会使气温升高,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现在的问题就是温室气体过多,全球变暖。
地球变暖会带来哪些问题?
因冰雪融化而使海面上升,以及海水自身受热膨胀而使海面上升。近百年内,海面已经上升10-20厘米;如果海面上升1米,就将淹没孟加拉国15%的国土、埃及12-15%的可耕地,以及其它沿海的低洼地区,上亿的人将被迫离开故土迁往别处。
地球变暖还导致世界性气候异常。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飓风的能量加大,旱则久旱,雨则暴雨。
地球变暖还将使害虫易于越冬而增加疾病与虫害,以及由于地力受损等原因而使农业大面积减产。
在包围地球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重量已达3,600,000亿吨,温室气体的增加所引起的后果要滞后几十年,如果等到温室效应的恶果十分明显才来采取补救措施,那就为时太晚了。
3、酸雨、酸雾。酸雨,即是呈酸性的雨水。人类的活动,尤其是矿物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加上大气中存在的水蒸汽,便可转化成硫酸、硝酸和盐酸的液沫,在特定的条件下随同雨水降落下来,就成为酸雨。
七十年代以后,酸雨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八十年代的中国,出现一个西起重庆东到上海的酸雨带。重庆1986年至1990年的5年中,全市8区12县雨水全部酸化,酸雨频率为85%,酸雾频率为83.3%。
酸雨使土壤酸化,养分淋溶,肥力下降,植被破坏;使地面水(尤其是湖泊)和地下水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