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非农业税更达4.%。
我们知道,明朝的领土面积,人口数量都远远大于南宋,仅仅盐、酒、茶三项的消费更远大于宋朝,然而南宋政府从中获得的收入接近万两白银的价值,而明朝万历却只有万两不到。
明朝是货币经济十分发达的朝代,比起当初的宋朝有了足够的发展时间和程序制度规划,之所有这么穷还不是被下面的官员与地主联手勾结上下隐瞒给吞并掉。
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来,光是屯田,在董应举《三年报竣两局疏》中写道
“(天启)三、四两年,屯本止用二万六千三百两耳,而子粒变价三次还部一万四千两,米麦高粱兑运约可六万二百二十三石,两年兑脚供衙门及辽膳起送、举贡盘缠、州县钱粮各项一万百四十六两,皆从屯出。合上还部兑运一切诸费,已有六万四千两,以抵二万六千三百屯本,几再倍矣,臣无才能,止知爱惜帑金,只知坚忍就事。”
翻译成为现代话就是屯田百分之七十的收成是归佃农所有,只有百分之三十作为屯田收入,还要给地方缴纳各种赋税杂役费用。屯田以十万亩计,用屯本算二万六千两,得收益算六万四千两,扣取成本,纯利润为万千两,平均每年为万千两。
实际按万历时期丈量,明代耕地面积是超过亿亩的。农民完全可以承担,如果农民正常交税,政府就会捞到很大的油水,打仗的时候也就游刃有余了,不必像乞丐一样乞讨,弄得狼狈不堪了。
可问题是没有,泰昌帝,天启帝以及崇祯帝都没有收到足够多的农税,反而是将原本贫穷困苦不已的农民逼上绝路,起兵造反。
再说说私盐,明代私盐横行,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十二郡,无一人食官盐。如能禁止私盐,明代一年可以得一千多万两白银的收入:
“私盐既绝,引可增十倍,岁所入千余万矣,此三法简易易行,只在行法须严。”
可以说,只要在明朝末期认真严格实行盐业专卖制度,适当抬高盐价,仅食盐一项收入可达四千万两白银。
问题还是没有。
盐税不行了,屯田也不行,再看看最重要的茶税。
茶税兴起于唐代中后期,在两宋得以完善,逐渐成为后世各朝的正式税种。由于茶税在历代财政收入中,数量远不及田赋与盐税,因此在各朝正史《食货志》中,列为杂税。茶税记载最详尽的朝代是两宋,应该说宋代是财政数据和制度最全面的封建王朝。
茶税是宋代重要的财政收入。关于宋代茶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