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章 一次还不够,连撞八次(1 / 3)

看着已经成了压缩饼干的A,还有几乎完好无损的未来,陈方同样是感慨不已。

陈方不用看就知道,直播间的人看到这个结果会是什么反应。

震惊,不可思议?

几天前,当秦风给陈方进行碰撞演示的时候,陈方也是这个反应。

尤其是秦风告诉陈方,未来的碰撞安全极限在时速公里的时候,陈方都快懵了。

时速公里的正面碰撞,竟然可以保证乘员存活。

未来的安全性,简直爆表。

原因,陈方当然问了。

因为这玩意儿不合理啊。

汽车如何在碰撞中保证乘员的安全,陈方很清楚。

拿三厢轿车来说,不是说车身框架用料强度越高就行的。

强度高了,那就是硬碰硬,瞬间的冲击力,能把乘员震死。

在多年的研究和经验积累下,普遍的做法就是车头拿来吸能,在碰撞后主动溃缩,吸收动能。

而车身框架要足够坚硬,保证驾驶舱的稳定和安全。

再配合到位的安全气囊,才能保证乘员的安全。

所以整车材料强度做高,并不是可取的方法。

但未来,却颠覆了陈方的认知。

未来使用的框架材料,不仅强度足够高,还拥有超高的吸能特性。

秦风给陈方打了个比方,说这种金属就像电影里的振金一样,可以吸收一部分动能。

吸能,再加上安全气囊在瞬间膨胀之后,会根据乘员的冲击速度,实时的进行弹性收缩,才能让乘员在猛烈的碰撞中幸存下来。

总之,就是黑科技。

陈方瞥了一眼直播间的评论区。

评论区已经吵翻天了。

这样的碰撞结果,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而说的最多的,就是陈方造假了。

说陈方弄了一辆假车,车头就是一整块的钢铁,车身框架用了高强度的金属什么的。

总之就是质疑这次的碰撞结果。

陈方走上前去,边走边道:“我看直播间有很多人在质疑,说我造假了。”

“有说车头里面有问题的。”

陈方径直来到未来面前。

镜头也跟过来。

陈方接过撬棍,直接撬开了锁扣已经变形的机盖。

镜头下,发动机舱一览无遗。

硕大的发动机,电瓶,涡轮,等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