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为了不刺激朱元璋,加上“逐渐”二字,想必皇爷爷也能接受。
虽然朝廷都知道,民间一直有私自下海通番。
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质上此时的大明跟前朝也一样,都是中央王朝,还是一个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
帝王们对于大海的需求无非就是仅仅的,维护海外的那些番邦小国对自己的朝贡。
这本身就是对于这个世界眼界的限制。
朱允熥可没有这个时代的局限性。
所以朱允熥能看到大海的价值——巨大的利益。
舌灿莲花,口吐文章的朱允熥。
一字一句都让朱元璋神清气爽。
哪怕是这个孙儿有开海禁的念头。
朱元璋甚至都不由得深思自己的决定,是不是也已经有出错了。
为国谋利,才是身为帝王最该做的事情。
朱元璋问道:“孙儿,你是担心农业税过重,那些老百姓们会造反吗?那商人们,商业税过重,不也一样会造反?”
“皇爷爷,孟子云,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商人们最会不折手段,来谋取利益的同时,也是最会遵守约束他们的规则,因为他们很清楚脑袋没了,什么也就没了!而且,自古只听说过皇亲贵族,世家门阀,甚至百姓们活不下去造反的,可没有听过商人造反,他们不敢也不会,更没有那个实力。”
朱允熥神态自若,自信而又潇洒的对答如流。
没有半分磕巴,也没有一点儿犹豫。
就好像胸有成竹一般。
早有准备一样。
这样的一个气度,令朱元璋大为赞赏。
有标儿的风范!
而且还比标儿多了一份帝王的狠辣。
真是一个好苗子!
大明有幸了。
“百姓们造反,镇压不也就行了?不能农业税也重,商业税也重吗?”
朱元璋故意抛了一个问题来刁难。
这是有意继续为难自己这个孙儿来回答。
朱允熥微微一笑,望着龙桌御案后的皇爷爷,对视着他审视的双目,朗声答道:“皇爷爷,不论是什么天降祥瑞也好,还是什么天降圣君也罢,帝国都不可能千秋万代,因为帝国永远建立在中心对边缘,主体对附庸,主人对奴仆,少数对多数的支配上,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再稳固的统治,只要有一点点缝隙终将被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