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做了宰相,到了地下,就真的有脸见祖宗吗?”何执正痛骂着,姚汝能一言不发。
就在这时,岑参身后的李大力喊道:“我想起来了,那什么大案牍术不是徐宾发明的。”
“嗯?”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了这个娃娃。
李大力解释道:“记得姐姐曾说过,这大案牍术不是那什么徐宾首创,早很多年前,我五叔公就教过我姐姐,那时候不叫大案牍术,叫什么大数据分析法,是我五叔公的独创。”
“什么?大案牍术,是秦王首创?可、可为什么文献中不曾记载呢?”何执正惊讶道。
李大力哪里懂这些?摇了摇头。
主簿安柱国忽然想起,“日前,那小姑娘曾给李司丞举过一个例子,说如何在草原上寻找突厥主力?我们都以为是派出斥候遍地寻找。但正确的答案是,找来一张详细地图,根据水源判断,越大的水源地,就能驻扎越多的人,根据要对付敌人的数量,从地图上就能分析出。”
“起初我们以为这小姑娘的方法,是和大案牍术不谋而合,现在看来……兴许徐宾正是根据这个方法,总结出了大案牍术。”另一名精干吏员附和道。
何执正拍案叫绝:“不错,这个故事,兵部卷宗中有记载,正是秦王破匈奴之法。没想到啊……”
书生岑参赞道:“原来真正的天才,是秦王殿下。不过,这徐宾仅仅通过史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想到大案牍术,也不简单!至少,谋划今日之事,足够了。”
“户部会议记录调来没有?”何执正催促。
“来了来了,都在这里了。”一名靖安吏抱着一堆案牍,小跑而来。
几人各自翻阅,很快得出了答案,书生一拍桌案,“果然是他!本来建造使馆,是要选址东市左近崇仁坊的,是徐宾的建议,最终选在了安业坊。如此,这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书生再次开始在白卷上书写:“徐宾,谋划拆迁安业坊,就是冲着闻无忌和张小敬去的。因为他们背后,牵扯到安西铁军第八团的血仇,如此,就能招揽来一批敢死之士。我想,徐宾应该早就认识了龙波,同时把他也算计在内了。”
“可为什么是他们?徐宾跟早先又不认识,据说也就是近一年才认识的张小敬。”姚汝能不解。
岑参笑了,“大案牍术,徐宾能创出大案牍术,想必,呈报上来之前,一定要试试可行与否。第八团血案,闻无忌、张小敬等人,都是大案牍术选出来的。而且,徐宾早先也住在安业坊,他应该是认识闻无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