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和葡萄牙两国。493年5月4日,教皇在和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进过充分协商后,终于作出仲裁:在大西洋中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00里格,也就是300海里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教皇子午线以西所有新发现的土地,属于葡萄牙王国所有,而移动到土地,则归西班牙王国。根据这条分界线,大体上美洲及太平洋上各岛属西半部,归西班牙;而亚洲、非洲则属东半部,归葡萄牙。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在仲裁令出来后,对此表示不满,要求重划。于是在494年6月7日西、葡两国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将分界线再向西移270里格,巴西即根据这个条约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巴西西面那边直线边界,由此诞生。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同意的分界线,开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之先河。虽然教皇在欧洲拥有无以伦比的地位,但毕竟受到时代影响,所以划分看似很清晰准确,但却有许多弊端。在这条“教皇子午线”确定后的30多年后,就受到了两次较大的挑战。首先是葡萄牙500年突破了西经46度经线,占领了南美洲的巴西。紧接着在522年,麦哲伦和他的同伴完成了环球航行时闯入了属于葡萄牙拓殖范围的菲律宾并占领了它,“教皇子午线”没有确定其在东半球边界的弊端显现了出来。不得不说,此时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其实缺乏他们所信仰的基督教教皇的认可。或者说,他们现在占据吕宋,其实缺乏他们所仰仗的法理依据。不过,这些,大明肯定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也不可能做什么。这时代可没有所谓的国际法庭,而且,国际法庭的效力其实也有限。在愿意遵守法令的国家,国际法庭的裁决就有效,能得到执行,或者有强国愿意出手,强制执行他们的裁决。而更多的则是,裁决仅仅是裁决,没人会去在乎。毕竟,涉及国家政治层面的东西,怎么可能因为什么国际法就修改。一切,都是靠“真理”说话。不过,面对这类情况,西、葡两国在529年又不得不对“教皇子午线”做出调整,调整后的“教皇子午线”使西班牙获得了独占美洲的权利,葡萄牙对巴西的占领也获得了承认。拉丁美洲的范围,很大程度上是由这条“教皇子午线”决定的,并由此形成了拉丁美洲的西语区和葡语区。而此时的海湾里,十余条西班牙武装商船和两条大明炮船正在大海上游弋,朝着岸边停靠的海盗船只进行射击。这时代因为生产技术限制,火药造价可不低,每次船上火炮的齐射,打的可不是炮弹,而都是银子。明军的炮手,自然也很少有机会这样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