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一百二十八章、政治攻势(3 / 6)

一切的根本!

如果奥匈帝国提前退出战争,保存了实力,那么一切都还有得谈。反之,如果在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实力大损,失去了制衡毛熊的能力,他们对英法保还有价值么?

沉思了片刻,斐迪南冷冷的说:“那就提醒一下维也纳政府,只有实力才是这一切的根本,我们不需要一个废物!”

当然了,斐迪南也没有指望光凭一个威胁就令奥匈帝国退出战争,但是这个威胁却足以令维也纳政府瞻前顾后。

这就是一个阳谋,维也纳政府如果想要保住自己的利益,就必须要先保存自己实力!

无论他们是继续和德国人合作,还是转向和协约国合作,自身的实力都是第一位的,那么在后面的战争中他们还敢放手一搏么?

不要看现在,德奥两国是最亲密的盟友,一旦奥匈帝国实力消耗完了,世界大战又结束了,掉头吞并他们也没有什么好令人意外的!

国家之间永远都是利益为先,在德国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的呼声可不低,维也纳政府敢赌么?或者说是没有足够的利益,他们干嘛要去赌呢?

历史上奥匈帝国为何能够坚持到四年多呢?原因很简单,俄国人在1917年先崩溃了,元气大伤奥匈帝国失去了东线最大的敌人,国内的各大政治团体看到了获得胜利的机会!

从本质上来讲,现在奥匈国内的生产和运输体系已经开始崩溃了,他们的战争潜力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以粮食生产为例,奥匈帝国确实是东欧粮仓,这个没说的,但是当战火烧到了奥匈的本土上时,农业生产该能够保障么?

战争抽调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牲畜,那么农业生产该怎么办?缺乏的劳动力又从哪补充?没地方补充,所以只能减产!大量人员脱产,再加上物资损耗的增加,这不出问题才鬼了!

当然,俄国战俘也弥补了一部分劳动力的不足,可惜这部分红利和国家没有关系,奥匈帝国腐败的体制直接吞噬了这一切!

生产出来的粮食并没有最大化的用到民生上,反而是被资本家们拿来进行囤积居奇,尤其是匈牙利王国做得十分之一突出!

至于交通运输体系,战时运输强度本来就要比平时要多得多,这样一来铁路、公路的维护成本自然也上升了,交通工具的损耗自然也要大得多,比如:火车在战前,一辆火车的使用寿命可能是几年、十几年,但是在战争时期昼夜不停的运转,或许只需要几个月就要更新换代,或者是进行大修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