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推卸。当初点将时,便该想到他们冲动果决,易于孤注一掷。如今折损我两旗兵马,实在是令朝野痛惜。
不过兵凶战危,胜败本就难料,我大清遭此小挫,更该上下一心,尽快重整旗鼓,切不可给南蛮子喘息之机站稳脚跟,不知王兄以为如何?”
济尔哈朗并没有立刻回应,只是沉默了一会儿,才听不出语气地哼了一声:
“还要再战?我大清儿郎虽然善战,也没有年年与蛮子血战的道理,此番既然受挫,也需休整重建军队,岂可再贸然孤注一掷?何况就算重新组织军队出兵,摄政王便有必胜的把握了么?”
济尔哈朗说着,也随口举了几个例子:
明清之间的战争,在崇祯年间,从崇祯二年到三年打了一波大的(那一波破关而入也是袁崇焕最后被杀的主要原因),然后清军就消停了两三年,到崇祯六年、七年的时候才再次破关而入。
再往后,崇祯九年破关、当年抢了一把回去,十一年再次破关,当年又回去(杀了卢象升),十三年秋开始到十五年春,是跟洪承畴的持续消耗拉锯战……
可以说,清军虽然好战,但也是有休整期的,前期隔三四年入一次关,后面至少也隔一两年,除非是跟洪承畴打消耗战那次,因为一直相持没法退兵。
满八旗又不是铁打的,哪能一直打仗不喘息?而要说轮换部队轮战,如今清军也没这个实力。
两个旗全灭一个旗重创到极限,只有五个旗有战斗力。
五个旗当中,阿济格那儿也有一个旗折损了过半兵力,都是跟张煌言打消耗战打的,还包括去年刚跟南阳明军接触时、被朱文祯的湖广骑兵偷袭的那一把损失不小。
所以,只有四个半满人旗可以直接投入战斗。
多铎的两个旗都白给了,要是再上两个旗,说不定还会被重创,那就得四个半全部压上了,后方彻底空虚的话,北方汉人要是造反怎么办?
济尔哈朗都不用讲大道理,仅仅是从实力对比上分析,就认为不能再打。
把关键点盘点完后,济尔哈朗很有气势地总结:
“……所以本王以为,眼下最重要的,是重建被全歼的两白旗!同时让有所折损的两红旗也得以休养生息!而不是再轻敌冒进孤注一掷!
英亲王在南阳的攻势也该收敛,让残损的部队回到后方,重征两红旗、两蓝旗各牛录的次丁,补足战死的正丁缺额,再加以操练。
而两白旗既然是成建制被全歼,如今怕是连重建所需的将校左官都凑不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