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舆论上的不寻常,梅花传媒的几个部门主管都察觉到了。
虽然在大众都市类报纸上,对《越狱》赞赏有加的还有不少,但是在严肃类的地方党政机关报上,几乎是呈一面倒的批评态势。至于电视媒体的舆论,其他电视台自然不可能会为城乡网的《越狱》唱赞歌。不过也没有加入对《越狱》的声讨行列,或许不是他们心里不想,而是作为同行的一种避嫌吧。
在秦天柱的办公室里,周嘉朋、金光华、富林三人翻看着摆在桌上的一叠叠报纸,心情有些沉重。
周嘉朋翻看完所有的批评报导后,最后做出总结。
“媒体对《越狱》的攻击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批评《越狱》是给政府形象抹黑,二是剧中人物的善恶不够分明,尤其是冯锦堂(t-bag)这个人物,争议太大。”
媒体的这个批评,对梅花公司的杀伤力很大,**和宣扬犯罪,这两顶帽子扣下来,梅花传媒的《越狱》下半部都有半途夭折的可能。而且,这两项批评也不是无中生有的捏造。目前的国产剧中,也有不少的反腐剧,但内容大都是国家机器之间的争斗。一般的**分子在斗争中,大多会在更高一级的领导权威下败下阵来。如《越狱》这般官民斗的模式,实在罕见。
“《越狱》这部剧,对目前的国内环境来说,还是有些不太合适!”
秦天柱话语中颇有些懊恼之意,觉得自己有些考虑切妥。当初只觉得《越狱》能够过审就一切ok了,没想到会引来这么大的舆论麻烦。如今想想,文产局有时候审查严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几个人聚在一起商量应对之策,但也都没什么头绪。梅花公司固然能够公关几家大众类媒体,让他们为《越狱》有针对性的反驳辩解几句。但这些严肃类的报纸,虽然市场销量一般,却胜在够权威够分量。如果他们的态度代表着官方的定性,他们就是公关工作做得再好,也是于事无补。这些报纸对《越狱》的批评,到底是接到官方的定性指示,还是出于本能的媒体责任感,还不好下判断。
大家正在闷头思考,秘书钱多多进来说道:“秦总,海外公司的王经理打来电话,你也要不要接听?”
“好的,你帮我接进来!”
王宇应该是向他汇报《越狱》在美国的销售事宜,到了现在,成与不成应该有个结果了。秦天柱拿起话筒,心情有些紧张。
“喂,王经理?”
“秦总,我们海外公司好歹不辱使命,终于争取到了一个机会。美国时间,9月29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