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十九章 媒体欠调教(3 / 4)

听他说到大宣传观,两人来了兴趣。

“你们一开始的工作方式,我认为过于小气。在电视剧产业上,你们把集圈定在了一个车间主任的角色,只要完成了电视剧的制作,把剧卖出去了,整个流程就到此结束。而我认为,在电视剧这个产业上,我们担任的应该是项目负责人的角色。从电视剧产品的制作,直到与观众的见面,我们都要负总责,而电视台只是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而已!”

周金两人都没有出声,都在仔细咀嚼秦天柱提出的新概念。

秦天柱继续说他的想法:“明确了我们项目负责人的角色,那么也就理解了我们的宣传工作要从面向电视台的小宣传,转为面向电视观众的大宣传。只要在开播前,观众对我们的剧集有了相当的关注度,那么在与电视台的价格博弈中,我们就掌握了主动权。

从另一个方面说,我们今年有造星的任务。明星怎么造?过硬的作品是关键,但也不能否认需要媒体的炒作,让我们的明星始终保持曝光度。

就如我们的《恰》剧,年前那段时间多火热,现在也慢慢退烧了,所以,光靠作品只能保持几个月的关注度,时间一久,就会被观众遗忘。”

金光华觉得秦天柱说得在理,想造星,的确不能单靠作品本身。

不过,他提出了更现实的问题:“秦少说的是不错,可怎么让媒体炒作呢?就拿《潜伏》这部剧来说,你想一个电视剧的开机就要让媒体报导,恐怕是有点难。国内一年下来怎么也有一百来个剧组开机,媒体是不会有兴趣的。”

“这就是我找你们来商量的原因了,怎么找出让媒体感兴趣的话题,怎么找出新闻的兴奋点。”

周嘉朋弹了弹手中的烟灰,给秦天柱分析道:“《潜伏》这部谍战剧,故事性是不错的,不过观众没看到剧集,任你怎么炒作都是白搭。制作班底嘛,除了宁镜,都是生面孔,媒体兴趣也不大。至于制作单位,我们梅花虽然小有薄名,但要说一个开机,就能让全国媒体跑一趟,怕是没那个号召力。”

金光华提出了一个思路:“我觉得真正能够让媒体感兴趣,劳动他们跑一趟的,只有小柱!”

周嘉朋点点头,觉得有理。因为秦天柱的经历比较传奇,人又年轻,媒体对他的兴趣始终是存在的。要不是上面官方的约束,周嘉朋觉得这股“秦天柱热”会持续到现在。

周嘉朋提出了一个方案:向媒体发个通告,就说《潜伏》是秦天柱的第二部导演作品,成功引起社会公众的兴趣后,再找个理由说秦天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