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百一十五章 拳头产品(2 / 3)

兵道争锋 倚夜听雨 2048 字 2021-09-03

条龙从上游一路吃到下流,保证能够完成一切订单。

现在让邓陵矩开炉烧制,实际上只想培养一批合格工人,等到时候能直接投入工作而已。

当然最主要的产品自然还是丝绸,在这点上李适是真投入了大量资源。

不论墨家的墨者,还是相里氏这个世代专研标准化的专家,李适都给他们下了死命令。

首先相里氏是要专门负责过程的标准化,把纺织每一个过程都尽可能的拆分。

而正统的墨家墨者则是负责动力与器械的研究,除了相里氏提出的拆分所需的机器要尽可能的完成,更重要的是,李适希望他们能够把水能与风能给用起来。

凡纺织过程中用水能或者风能去替代的,那就全部都替代掉,毕竟水利利用技术,中国向来是最出类拔萃的。

总而言之,在李适的指导下,织女工作效率自然得到显著提升。

不过,这种效率提升很快就受到原材料的制约。

毕竟生产力能提升到一定程度,但作为纺织品最初级的蚕丝却是不够了,所以李适只能把这工厂维持在一定规模,等最上游的蚕丝产量提升了再说。

现在三样拳头产品,只有陶瓷器因为关中开水锅炉房的铺开,完成上下游的产业链,李适能根据需要直接进行扩充产能以外,其他两样想要完成产业链,都需要一定路子走。

因为如此,李适对蜀地开始了一定程度的税法改革。

开始实行以纺织品与布匹来替代粮食的类租庸调制,从而鼓励当地百姓进行蚕桑种植。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有秦岭阻隔,蜀地粮食送到汉中,再从汉中送到长安,差不多是送一斤粮食吃五十斤口粮,这损耗实太高了。

但变成送丝织品与绸缎就不一样了,至少这些东西不像是粮食,一不小心就会发霉。

实在不行等自己囤积个几年,等到丝绸之路开启时,把这些顺着丝绸之路投放到西域去。

所以,长安这个未来都城周围房子都还没兴建几个,但超大型仓库,地下的、地上的李适便建设了不少,目的就是为了存储各种物资,等需要时将其拿出来使用。

另外,除了这三样东西外,李适还让邓陵矩研究研究铁锅。

这种器具也是草原人民的最爱,不过草原那边会有更大的可能会熔了铁锅制作兵器,李适考虑再三,还是让邓陵矩先把铁锅给研究出来再说。

毕竟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没有铁锅,就没有大半的中华美食啊!

同时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