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十三、心理分析(1)(1 / 5)

面具人 真乔峰 3577 字 2022-07-01

8月30日,纽西里州尤里地区,当地时间:约14:30-17:00

林若诗从事犯罪心理分析这项工作已经快满三年啦,以前她从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困难之处,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她开始有些迷茫了。

这近三年来,林若诗主要面对的都是那些已经被关进了监狱的罪犯,多数是被判了十几二十年徒刑的罪犯。

这些罪犯通过狱中教育、劳动改造,人生观念肯定会有一定层次的改变。

林若诗的主要工作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通过一套规范化的流程对这些罪犯的狱中表现及行为意识等进行打分,然后对他们未来的思想动态进行一个预测,最后向监狱管理者提供一些管理上的建议。

当然了,这些建议多数都是人性化的建议。

这些年来,她不断地研读前辈们留下的关于各种犯罪心理的书籍,她发现,现实中的罪犯跟监狱中的罪犯,心理上可以说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真正有组织、有预谋、有计划的犯罪是极小数的,大多数的罪犯的犯罪行为绝大部分都是突发性的。

专业性的犯罪分子具有残酷、冷血、变态、果决、坚忍、多疑、多面具、心理扭曲、性格分裂等等,这些罪犯很是聪明,入狱后,他们往往会将这些隐藏的很深,他们竭尽所能进行减刑。

这些人同时会对周围的狱友进行潜行默化的影响,使得他们原本的个性也变得复杂起来。

林若诗发现,根据规范化的流程所作出的判断,并不是完美和无懈可击的。

三个月前,根据规范化的流程,一名被林若诗评估良好的罪犯提前出狱了,但仅仅只过了三天,这名罪犯便重新犯罪了,他先是暴力殴打素不相识的路人,然后企图暴力袭警,在走投无路时便割腕自杀,虽然没有死成,但也落下了个终身残废。

这件事对林若诗触动很大,因为这名评估良好的罪犯可是通过七年的努力才得到提前出狱的结果的。

林若诗觉得必须提升自己,特别是要改变自己以前固化的思维,所以她主动要求到犯罪科进行实践,想不到接触的第一个案件就遇见了刘俊杰。

从理智上,林若诗告诫自己要透过事实来看本质,在案件没有结束和有定论的情况下,一定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俊杰。

可是到了实际,当刘俊杰那可怜巴巴的神情出现在她面前时,她的心在痛,她便下意识地想去安慰他、保护他。

8月30日中午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