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殿下到!”
奉天殿中,殿前大太监高声唱诺。
朱允熥身穿青色衮龙袍,大步走上金銮殿,坐于龙榻之上。
以冷峻中透着嘲弄的目光,俯瞰殿下群臣。
与他一同来到殿上的,还有锦衣卫指挥史纪纲,以及五十名锦衣卫。
此时,众锦衣卫分列殿下两侧。
“臣等拜见吴王殿下!”
满朝文武百官,在片刻惊慌后,向朱允熥跪拜行礼。
“平身。”
朱允熥淡淡说道。
众臣跪谢起身,依文武官职分列两班。
也许是锦衣卫到场,今日的朝堂分外安静。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殿前太监依照流程唱喏。
在朱元璋当政的时候,是没有这个流程的。
那时候无论是早朝,还是午朝,往往持续两三个时辰。
大小国事,都在殿上拿出来讨论。
临到朱允熥监国,感觉这种做法效率太差,跟后世开会似的。
什么事都拿出来讲,具体解决的没几件。
所以他规定,只有需要各部协同,或者存在争议,以及涉及大明安危的重大事件,才能在朝上商议。
其余国事,一律以奏折的形式呈上。
待他看过奏折后,召见相关大臣,单独处理。
这一个改变,就将早朝的时间缩短到一个时辰内。
而且,取消了午朝。
百官下朝后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本职工作;大小国事,并没有因为早朝的时间缩短和午朝的取消,而有所延误。
朱允熥这一手,顿时让不少对他监国存在疑虑的大臣,改变了看法。
“吴王殿下!”
殿前太监的话音方落,黄子澄第一个站出来,大声道:“臣有事奏。”
“臣请吴王殿下看看殿外!”
黄子澄现在的官职不过是正六品的翰林侍读。
但他是朱允炆的伴读,在翰林院很有地位。
而翰林院属于清流,在朝堂中往往充当御史的角色,职低位尊,有很大的话语权。
朱允熥对于黄子澄第一个跳出来发难,毫不惊讶。
这人对朱允炆是死忠,但脑子有点蠢,做些蠢事再正常不过。
吉安侯陆仲亨等人跪在奉天殿外,那么一大片,朱允熥岂能不知?
满朝文武都没有站出来做出头鸟,这黄子澄倒是急不可耐地把事情往身上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