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场两名官差,熟练地拿着扫帚和铁簸箕,将地上散落的稻谷收起,倒在另一边的半截麻袋里。
然后,黑脸汉子把空箩筐拿回来原地放好。
开始下一轮的交粮检查和称量。
张居正看明白了。
那边装满大箩筐的,是交给官府的粮;这边地上散落的,被扫起来装进小麻袋,最终是要进这些差吏私囊的。
都是民脂民膏!
再看看左右两侧,其他桌子收粮,和这边一般无二。
这是什么陋习?
张居正心头火起,就要上前怒斥,随行的沈虎赶紧劝住:“先生,殿下任务为重。”
张居正冷静下来。
想着朱允熥对他的交待:此行凤阳,明面上有御史连楹、董镛打掩护;先生当暗中收集地方官府和勋贵的贪赃证据。
为了收集罪赃,只得暂且隐忍。
过了两刻时间,黑脸汉子这个村三辆牛车的粮都交完了。
黑脸汉子一脸愁闷地走过来,对同村人道:“今年审的严,多带的稻谷没剩下,还得补钱。”
一村十几个汉子忙问:“补多少?”
“少了两石多,得补五贯二百钱,到时候按每家人头摊吧。”
唉!
汉子们各自长吁短叹,意味不明。
“还有,”黑脸汉子把人都聚到一处空场,开始算账,“俺们村今年交的数还是和去年一样,三十五石稻谷。”
张居正带着沈虎凑上去旁听。
大明实行的是定税制,只要不是灾年,百姓每年要交的粮食数额是固定的。
朱元璋曾经算过,认为朝廷一年只要能收到三千万贯税赋,就够支用了。
只能说老朱小农意识甩不开,想法太天真。
黑脸汉子继续盘算:“三十五石秋粮,咱们的粮走水路运到京师,水脚钱一石一百文,一共得出三贯五百钱。”
“口食钱一石一百文,合计也是三贯五百钱。”
“库子钱一石一百文,三贯五百钱。”
“蒲篓钱一百文,竹篓钱一百文,还有走水路要交的神佛钱一百文,这三项合起来一共得……”黑脸汉子拿手指算了一会,“得十贯五百钱。”
“总共二十一贯钱,算上要补的五贯二百钱,二十六贯二百。”
黑脸汉子叹口气道:“今年多交不少,大家把钱凑凑,回去再每家每户细算。”
众汉子沉默着,掏开缝制的口袋,把一串串铜钱,还有一张张折叠整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