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144oo吨燃料。432架战斗机还需要数百吨燃料。因此,总共需要运送近26ooo吨航空汽油!
这些燃料都需要从港口运送到机场。在后方的大基地里,比如在关岛,都有直接地燃料输送管道从港口连接到机场,可是在当时的前线地区,还没有燃料输送管道,只能够依靠卡车运送。航空汽油极易挥,很容易燃烧爆炸,比运送柴油与重油麻烦得多,都需要特种燃料运输车辆运送。当时,在前线一共就只有1ooo部左右的特种燃料运输车。而这点车辆是无法在两天之内将所有的燃料都运送到机场去的,因此只能够将汽油装到油桶里,用卡车运送。
对任何人来说,这些后勤保障工作都是相当艰巨与烦琐的,也幸亏当时罗云冲手下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后勤保障军官,不然的话,恐怕早就乱套了。其实,这也反映出了当时前线战场上的现实情况。
真正参加轰炸行动的官兵并不是很多,包括地勤人员在内。也就不过5万人而已,而在后方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地官兵,包括港口内地海军官兵,加起来已经过了15万人。也就是说,3名后勤人员支持1名作战人员。如果将地勤人员也算入后勤保障人员的话,那就是6名后勤人员支持1名作战人员。表面上,这个比例很夸张,可是这却是严重偏底的。在对日轰炸中,就算不包括运输船队地人员,这个比例也是1o比1。而在欧洲的时候,甚至达到了12比1。也就说,当时罗云冲手里仍然严重缺乏后勤保障人员。
另外,前线机场本身的储备能力也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在古巴东南部地区,因为距离美国本土太近,经常会遭到美军战机的偷袭,计划在前线机场修建的弹药库,燃料库的工作都暂时搁置了下来。原本罗云冲计划修建地下弹药库与燃料库,可是工程规模太大了,需要出动好几万的工程人员,6战队根本就找不到这么多工程兵,而且花费也相当巨大,随着今后逐步夺取了制空权,把美国航空兵打爬下之后,地下仓库的意义就不再明显了。因此,韩绍锋认为只需要坚持到击败美国航空兵,就可以在地面上修建弹药库与燃料库,这不但方便,而且快捷,花费也不多。也就是说,当时前线机场最多只能储备防空战斗机所需要的燃料与弹药,而不会储备太多的物资,以避免在轰炸中出现不必要地损失。
后勤工作只能逐步完善,这是急不来的,当时罗云冲也就只能够因陋就简,无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了。实际上,等到战略轰炸全面展开之后,后勤保障仍然是限制轰炸规模的主要问题。可以说,在轰炸走上正轨之后,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