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一拳头砸在了海图桌上,“只要第21特混舰队不全是潜艇,那么,就不可能从我们的侦察网中间溜过去!”
命令迅的传达了下去,七点不到,郝东觉就安排了两个中队的“侦察鹰”前往第一舰队,这是两个满员地中队,也就是说,第三舰队有过一半的侦察机将去支援第一舰队搜索美军第21特混舰队。朱荣哲在收到了谈仁皓的电报后,也立即调整了当天晚上的侦察计划。将所有的侦察机都在七点半之前派了出去,然后由第三舰队派来地侦察机执行第二轮侦察行动。当时,朱荣哲也知道,第21特混舰队肯定在迅逼近百慕大群岛,只是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能够被现而已。
从当时的情况也可以看得出来,就算“侦察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侦察机,其搜索能力远过了之前任何一种侦察机。可是比起茫茫大海来说,舰载侦察机的能力仍然太弱了。限制舰载侦察机能力的因素很多,而当时“侦察鹰”最大的问题就是雷达的故障率很高,平均每4个小时就要出一次故障,而一次完整的侦察任务地持续时间在5到6个小时之间。也就是说,几乎每次侦察飞行都会出点问题。在此情况下,很多飞行员就会选择在离开舰队后的一个小时,以及返回舰队前的一个小时关闭雷达,以保证在到达敌舰队最有可能出现的海域时,侦察机上的雷达能够正常工作。可这仍然无法避免在侦察行动中雷达出故障的麻烦。
真正解决舰队侦察能力的不是多先进的侦察机。即使到了数十年之后。在舰载预警机出现之后,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只有当卫星,侦察机。预警机,乃至其他各部队做到了协同一致的时候,舰队的侦察问题才会得到根本性地舰队,而这也至少要到半个世纪之后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有再先进的侦察机,也不可能完全保证现逼近地敌舰队,只是说,先进的侦察机会使现敌舰队的概率提高很多而已。
当时面临的问题是无法立即解决的,只能通过加强侦察搜索来提高现敌舰队的概率。这一点,所有的舰队司令官心里都清楚。如果运气好。那么就可以很快现第21特混舰队,如果运气不好,那么在敌人打出炮弹的时候,恐怕都还没有一点警觉呢。
天色暗下来后,谈仁皓就贤德更烦躁不安了。他所在的“合肥”号战列舰编队没有在第三特混舰队的战斗编制之内,这是常荐新故意安排地,目的也很简单,保护谈仁皓以及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安全,而且常荐新的态度很坚决。谈仁皓好几次想让常荐新把“合肥”号编入战斗序列。也让他感受一下战列舰炮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