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五卷 以海制陆 第二节 扩大战线(4 / 5)

海魂 闪烁 4123 字 2021-06-10

了采购价格之后。通过维修赚取的利润成为了飞机厂的主要收入之一,既然6军与海军有要求,那么飞机厂也就自然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了。

实际上,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哈飞,成飞等几家飞机厂不但在中美洲地区建立了飞机维修基地,而且还建立了几条最主要的零备件的生产线。也就是说,可以为作战飞机生产大部分备用零件,从而减少了后勤保障方面的压力,提高了作战飞机地利用率。当时,还有很多工厂都建到了前线去,比如青岛兵工厂在圣地亚哥就先后建造了三条弹药生产线,其中两条生产线用于生产燃烧弹,一条用于生产普通炸弹。而这三条生产线所需要的工业原料都不是从帝国本土送来的,而是通过大西洋航线,从波斯帝国运来了汽油,从英国运来了炸药,从巴西运来了钢铁。而这三条生产线上生产出的炸弹,占到了投掷到美国本土弹药的三分之一。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来运送弹药的话,那么就至少要多动用15oo艘次的万吨轮往返于太平洋东西两岸之间,如果由一支5o艘商船的运输船队来完成运送任务的话,那就需要花上15年的时间。很明显,这对后勤保障带来的意义有多么的重大。

可以说,为了尽快击败美国,帝**队的后勤保障人员恨不得在前线建立所有的军事工厂,以避免长途海运带来的巨大麻烦。当然,这是肯定不可能的,当时也就只能针对最重要的后勤保障物资在前线建立工厂,以减少后勤保障上的压力。

归根结底,航空兵作战不利的因素是很多的,可有一点却不是硬件,以及制度上的问题,而是战略上的问题,那就是,航空兵的战场太狭窄了。

任何部队要在战场上行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而航空兵是对活动空间要求最大的兵种之一。当战场上的兵力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继续提高兵力密度就没有明显的作用了。从后来总结出的航空兵战术来看,在古已巴哈马群岛美国东南部地区,帝国航空兵最多只需要投入2ooo架作战飞机就足以使航空兵的作战效率挥到极限,如果再继续增兵的话,不但不会起到明显的效果,反而会产生一些负作用,比如增加了指挥上的麻烦,降低了作战效率等等。

也就是说,当时帝国航空兵投入的2万多架作战飞机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换一个角度看的话,就应该通过扩大战场,来扩大航空兵的活动范围,从而投入更多的兵力。其实,这也正是拖垮美国航空兵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美国航空兵的规模本来就小得多,只要延长战线,扩大战场,那么美军航空兵的兵力就将捉襟见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