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到了5,这主要的是因为当时唐帝国与德国在欧洲产生了分歧与矛盾。到了5,就在甘永兴准备去德黑兰的时候,接到了会议升级,并且将举办时间延迟到了6月的通知。结果,人凤不得不在六月中旬离开了舟山。飞往德黑兰,去参加同盟国司令官大会。而这次参加会议的全是同盟国的各军种司令官。与会者过了2ooo人,其中司令官就团不久的巴西等国地军种司令官也来参加了会议。而已经战败投降的英,西,法,意等国则派来了观摩代表。
可以说,这算得上是战争期间同盟国集团最高级别地军事脑会议了,帝国的主要代表是聂人凤与严定宇,另外廖汉翔以帝国海军航空兵司令的身份参加了会议。本来,应该由罗云冲去的,不过罗云冲的资历太浅,而且当时他正在忙着6航的事情,抽不出时间来,就由廖汉翔去应付那些同盟国的空军司令了。
提出让会议升级的是德国,当时唐帝国与德国的关系已经有所改善,本着相互信任,精诚合作的原则,将参谋长会议升级为司令官会议的建议很快就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同意。当然,会议升级的原因绝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从各国希望在这次会议上实现的目标来看,也许只有让各国的脑来参加会议才比较合适,而仅仅是军队脑是不可能解决很多实质性问题的。也正是因为会议上需要讨论的问题过于深入,而且各国希望达到的目的过高,导致会议持续了十几天,而且到最后,也没有能够达成多少协议与共识。
在战争后期举行这样的高级会议,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到28年初,胜利距离同盟国集团而言已经不再遥远了。特别是在会议开始之前,英国已经战败,就只有美国还在继续顽抗,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认为,战争最迟都将在29年结束。在经历了数年的鏖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同盟国集团各成员国自然希望能够从胜利中捞到更多的好处,其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有就是说,这是一次分割利益的会议,是一次为同盟国各国元最终确定战后世界格局进行准备的会议。
可问题是,当时战争还没有结束,而且毫无疑问的,帝国将是战争中出力最多的,也必然是获得好处最多的,其他的成员国都希望从帝国这里捞到更多的好处,而不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被排挤到一边。就连巴西等几个才参战的国家都想抓住这次机会捞点好处,就更别说其他的国家了。另外,以旁观者身份参加会议的几个战败国也肯定希望能够从三巨头这里获得一定的好处,以保证战后的地位。
反正,当时几乎所有的与会者都认为这是一次分享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