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对方的编队,趁机脱离战斗,逃出战场,而不是留下来等死。要知道,在战局对己方不利,同时舰队司令官又没有要求巡洋舰留下来继续战斗的情况下,巡洋舰最拿手的就是逃跑,而不是与对方比拼火力。
六点五十一分,第2洋舰编队的度降低到了18,为了能够抄到美军编队的前面去,最前面的领舰在继续调整航向的同时,保持着18的度。同时,6艘“节气+.击。双方之间的炮战也是从这个时候正式开始的。
与战列舰相比,巡洋舰的火力弱了很多,可有一点是战列舰所无法比拟的,那就是巡洋舰主炮射炮弹的度。当时,美军的8寸火炮每分钟能够4炮弹,而唐帝国海军的2oo米重炮每分钟也能射4到5炮弹,而最好的战列舰主炮,在不考虑瞄准的情况下,也就每分钟2而已。样数量的火炮情况下,巡洋舰的炮击密度是战列舰的2。
随着交战距离逐渐拉近到7ooo码左.斗。特别是当双方的副炮也投入到了战斗中的时候,伤亡数字更是直线上升。在这个距离上,不管是8寸的重炮,还是2oo毫米重炮。都可以用普通的穿甲弹打穿对方薄弱地装甲。甚至连12o米,以及5英寸口地副炮都能够威胁到对方的巡洋舰。这也正是重巡洋舰最大的缺陷,在拥有猛烈的火力的同时,却没有足够的装甲!
重巡洋舰诞生地时候,为其设定的基本战术是在高航行中进行炮击,利用度来避开对方的炮弹。从而达到防御的目的。也就是说,重巡洋舰的优势是度,而绝不是装甲。这与已经被淘汰掉的战列巡洋舰有点类似。可问题是,在面对面的炮战中,度是肯定快不起来地,特别是当双方的指挥官都想打垮对手,同时又愿意与对手赌运气的时候,更不可能在高航行中开火。在丧失了度优势的情况下。重巡洋舰上的装甲就显得薄弱不堪了。正因为如此,大战期间,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都在尽量避免让重巡洋舰参加炮战,而重巡洋舰执行的最多的任务是为航母护航,支援6战队登6,以及在舰队炮战中对付弱小得多地驱逐舰。而在需要安排小型舰队单独行动的时候,美国海军更喜欢用度更快,更为灵活的轻巡洋舰与驱逐舰搭配。而帝国海军则会让大型驱逐舰组成单独的编队,而很少让重巡洋舰这种造价昂贵,“皮薄馅大”的战舰参加。幸运的是,帝国海军的大型驱逐舰拥有不弱于对手轻巡洋舰的实力,所以才没有暴露出缺乏轻巡洋舰地缺陷。
对双方巡洋舰上的官兵而言,在接下来的十多分钟时间里,战斗与屠杀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只要中弹,那么就必然会有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