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没有必要让第三特混舰队的战列舰去维修,所以这几座船台几乎都将闲置。相难道不知道这个问题?”聂人凤朝两个学生看了一眼,“相不但知道,而且心里很清楚。那他为什么不提出这个办法来呢?”
实际上。向德国与波斯出售主力舰,这不是帝国海军的问题。而是帝国基本国策的问题。
在战争爆之前,特别是在经济危机之后。帝国一直通过向盟国提供军火装备来获取军备建设地经费。这也算是一种经济手段吧。
比如,在15年的时候,帝国就为波斯建造了四艘主力舰,并且在随后还为这四艘主力舰提供了改装服务。可问题是。在战争爆之后,帝国海军几乎是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且海军在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展,帝国海军地实力也在迅恢复,可任何人都清楚一点,那就是,帝国要想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那就得保持海上霸权。不管是敌人,还是盟友,任何对帝国的海上霸权有所威胁的存在都是不被容许的。这自然就包括向德国与波斯提供主力舰。
这也正是帝国基本国策地底线,帝国可以承担更多的海上作战任务,甚至可以承受更大的投入与牺牲。但绝不能容许在战争结束之后,出现一个可以威胁到帝国海上霸权的国家的情况出现。而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战列舰,航母这类主力舰都是海军实力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地位的象征。
政治家与军人考虑的永远都不是同一个问题,也许,在谈仁皓,甚至聂人凤看来,武装德国与波斯海军,都可以变向的提高帝国海军的战斗力,减轻帝国海军地压力,为最终战争敌人提供帮助。可问题是,在薛希岳眼里,问题绝没有这么简单。武装德国与波斯海军,在战争期间是有好处的,可问题是,帝国在战胜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这些海上强国之后,难道还要亲手塑造出一个新的敌人吗?就算现在还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料德国,或者是波斯将成为帝国地下一个敌人,但也至少是对手。而帝国要维持世界霸权,就得预防与打击任何形式的对手,那么,帝国能够容忍德国与波斯拥有强大的海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帝国绝不会容许出现这样地结果!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之处,薛希岳在明知道帝国已经出现了造船能力空余力量的时候,仍然拒绝向德国与波斯提供主力舰,显然,薛希岳就是从政治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战争打到现在,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而帝国海军正在迅强壮起来,战胜敌人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其实,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