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设计修改。比如,将潜艇里前压水舱改为油舱,艏鱼雷射管增加到了六具(唐帝国潜艇的一大特色,加强了攻击力量)因此“丙”型潜艇的排水量比Ⅸ型潜艇要大一些,航程也要稍微远一点。完全满足了唐帝国海军的需要。
廖鸿鹏是第一批接受新型潜艇的艇长。在这次任务之前。他已经在北太平洋上进行过一次为期一个月的作战巡逻,击沉了几艘美国的小型货船(主要就是向阿留申群岛运送货物的美国船只,而不是去日本的船只)战果并不算大。几条小货轮加起来地排水量也不到五千吨。上次的作战行动也主要就是检验潜艇的性能,以及让潜艇上地几十名官兵尽快熟悉新的潜艇。
二十多天前,廖鸿鹏在完成了作战任务之后,返回了那霸港,按照规定,他们应该至少有十天的假期,以便让官兵恢复精力。可第三天,廖鸿鹏就收到了新的命令,前往夏威夷群岛执行作战巡逻任务。走到半路上,他又接到了命令。在夏威夷群岛最西面的中途岛附近海域执行警戒任务。而这时候是三月二十九日。
任何一名潜艇艇长都知道这个命令的意义。作战警戒任务就是在预定海域巡逻,监视海域的情况,如果现敌舰队就必须要立即把电报出去。显然,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任务。潜艇现敌舰队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听,而是看。听就是用听声器来辨别那些船只出的声音,判断是战舰还是普通地船只,优秀的听声员都能够通过声音判断出战舰与船只,可却难以做出明确的判断。比如战舰的种类,数量等等。看就是用潜望镜观察,这样才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敌舰队的规模,以及战舰的类型。这同样也很危险,在夜间,潜望镜的观察距离最多数海里而已,如果要看清楚敌人的主力战舰,那就必须要进入敌舰队的反潜巡逻范围,潜艇的潜望镜很容易被驱逐舰现。
廖鸿鹏看了下手表,已经是傍晚六点四十五分了(潜艇艇长的手表都会根据潜艇活动的不同时区进行及时调整)他朝站在潜望镜旁边的大副点了点头,然后走了过去。在潜艇浮上海面之前,必须要先用潜望镜确定海面上的情况,直到确认没有敌战舰在附近之后,才会上浮。
“深度15米,可以升起潜望镜了。”
大副看了眼深度表。
廖鸿鹏朝听声员看了过去。
“没有声音接触!”
“那好,让我先看看上面的情况。”
廖鸿鹏走到了潜望镜旁边,把潜望镜两侧的把手放了下来。
“停止上浮,准备升起潜望镜。”
大副立即喊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