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战后地和谈时,德英法三国达成了一项区域协定,德国战后只保留80艘潜艇的规模,而英国则答应和平时期不派遣大舰队进入北海中线德国一侧活动。法国则保证莱茵河西岸(二十公里范围之内)不超过十万。后来的《松江海军军备条约》放入书架中,也因为英法美三国的极力主张,将对潜艇的限制写进了条约里面。当然,战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严格的执行了条约,不会有任何国家会放松军备地发展。
大战前夕,《松江条约》放入书架失效前后。德国海军加速扩充了海军,这其中潜艇部队就占了大头。7型潜艇就是这个时候上马的,而且建造了第一批两艘之后,德国海军就大批量订购了78艘,随即战前三个月的时候下了第二批订单,总订购的潜艇数量达到了160艘。战争爆发前夕,德国海军已经拥有了59艘7型潜艇(其他的几十艘潜艇都因为太小,航程太短,而无法执行远洋破交作战)。
战争的第一年,德国潜艇就刷了一战的纪录。从21年8月中旬到22年8月初。德国潜艇大西洋航线上一共击沉敌国(包括中立国)商船786艘,总吨位650万吨。而一战中,德国潜艇一年的高纪录为620万吨。而这一年中,德国损失了38艘潜艇,增加潜艇149艘。换句话说,德国的潜艇战争的第一年就让英法损失了三成地商船,掐住了英法地脖子。
实际上,德国潜艇部队这一年的战果主要集中22年3月份之后。3月到8月初这四个多月地时间里,德国潜艇就击沉了498艘商船,总吨位达到了420万吨。而让德国潜艇“大放光彩”的原因是,从22年3月份开始,德国潜艇改变了战术,由以往的单独“狩猎”变为集群行动,往往集中数艘,甚至是数十艘潜艇袭击有护航战舰掩护的商船队,这一战术被形象的成为“狼群战术”。
1年的潜艇战并不残酷,当时德国潜艇部队的规模很小,能够执行远洋破交作战任务的潜艇实际上就那么40多艘(一部分7型潜艇被分配给了训练部队),而且当时英国海军控制着北海的出口(设德兰群岛),德国潜艇通过北海,进入北大西洋之前危险重重,损失极为惨重,很多潜艇都还没有前进到预定海域就被英国的反潜巡逻机与反潜舰艇发现,并且被击沉了。
1年底,德国出兵攻占了挪威,到22年初,挪威战败,德国潜艇部队才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面向大西洋的潜艇基地。德国抢英国出兵之前占领挪威的目的就是要让潜艇自由进出北大西洋,让潜艇去封锁英国的海上航线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