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鸡清五洛,瑞雉映三秦。”
声对五。谓子义别,声名对也。诗曰:“疏蝉韵高柳,密茑挂深松。”
双声对六。诗曰:“洲渚近环映,树石相因依。”
双声侧对七。诗曰:“花明金谷树,菜映首山薇。”
叠韵对八。诗曰:“平明披黼帐,窈窕步花庭。”
叠韵切对九。诗曰:“浮钟霄响彻,飞镜晚光斜。”
诗有十体
一曰形似。二曰质气。三曰情理。四曰直置。五曰雕藻。六曰影带。七曰婉转。八曰飞动。九曰清切。十曰精华。
形似一,谓貌其形而得似也。诗曰:“风花无定影,露竹有余清。”
质气二。谓有质骨而依其气也。诗曰:“霜峰暗无色”,“雪覆登道白。”
情理三。谓叙情以入理致也。诗曰:“游禽知暮返,行客独未归。”
直置四。谓直书可置于句也。诗曰:“隐隐山分地,苍苍海接天。”
雕藻五。谓以凡目前事而雕妍之也。诗曰:“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
影带六。谓以事意相惬而用之也。诗曰:“露花如濯锦,泉月似沉钩。”
婉转七。谓屈曲其词,婉转成句也。诗曰:“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飞动八。诗曰:“空葭凝露色,落叶动秋声。”
清切九。诗曰:“猿声出峡断,月影落江寒。”
精华十。诗曰:“青田拟驾鹤,丹穴欲乘凤。”
诗格旧题唐·王昌龄撰
卷上
调声
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廿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廿字一管,即生其意。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可拘捡。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
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之即见。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管。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