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玩笑,延续一千六百年的汉王朝,终于因为帝王无道,再加上各种学派之间理念的斗争,冲突发生了。
庞然大物的汉王朝,顷刻间分崩离析,天下三分,各种学派粉墨登场,文人贤士因为秉承的理念不同而相互攻伐,以笔做剑,以文为刃,天下大乱。
姜尚离熟悉的历史,从这里彻底彻底画上了句号。
三国灭其一,位于三国正中间的陈朝腹背受敌,最先除名,只留下两个王朝,一曰魏,一曰晋,两国划江而治,分别汲取了大汉王朝南方和北方的精华,所以对外号称是汉朝正统,若是加上汉朝历史的话,国祚数千年也不是太夸张。
不过就当魏晋两朝准备决一雌雄的时候,妖族对人族发起了攻击,原本还有冲突的魏晋两朝顿时放下争执,通力合作驱逐妖族,百家携手,狂儒名士层出不穷。
战争延续百年,终于将妖族驱赶了出去,人族和妖族也签订了互不攻击的条约。而经过了这百年的对外战争,百家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秉承的理念可以不同,但是最终的大道却是相同的。
只要可以安民治国,何必一定要罢黜百家?大道三千,何必将自己的道强加在别人身上?
相逢一笑泯恩仇,百家之间放弃了争斗,人族也迅速恢复了安定,这种大度的胸襟,后来被称之为魏晋风度。
也许是魏晋两个大国要保留一个缓冲的地带,原来的陈国土地两个大国都没有占取,任由其发展成现在的九个小国,大周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发生了变化,同样,文化也随之改变。
现在的儒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是吸纳了百家精华的儒学,只不过因为儒学势大,为了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才冠之以儒学的名义。
而因为大陆承平,不若前世那般王朝更替,没有了社会动荡,文化的变化也放缓了脚步。
譬如,这里的诗词更多的是雍容华贵,一如前世魏晋那般,名士更多的是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寄情山水。
所以这里虽然同样衍生了诗词,但是更多却是清淡婉约,少有激昂澎湃之作,更别提比得上巅峰时期道尽人间的唐诗宋词了。
脑中诸多忘却不了的诗词,以及那些后世发展的儒家学说,在这个世界上都尚未出现过,正是这些抹除不了的记忆,时时刻刻的提醒着姜尚离,他只是一个过客。
不知不觉的,姜尚离有些痴了,读书的声音也逐渐的低了下来,最终沉寂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