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存矣!東坡問:老杜何如人?或言似司馬遷。但能名其詩耳。愚謂老杜似孟子,蓋原其心也。
六
《劍閣》云:「吾將罪真宰,意欲鏟疊嶂。」與太白「搥碎黃鶴樓」、「剗却君山好」,語亦何異?然《劍閣》詩,意在削平僭竊,尊崇王室,凜凜有忠義氣;「搥碎」、「剗却」之語,但覺一味麤豪耳。故昔人論文字,以意為上。
七
岑參《寄杜拾遺》云:「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希。」退之《贈崔補闕》云:「年少得途未要忙,時清諫疏尤宜罕。」皆謬承荀卿「有聽從無諫諍」之語,遂使阿諛奸佞,用以藉口。以是知凡造意立言,不可不預為天下後世慮。
八
《石筍行》云:「惜哉俗態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小臣」,非小官也。凡事君不以道,雖官尊位崇,不害為小臣耳。下云:「政化錯迕失大體,坐看傾危受厚恩。」此非官小者所當也。但乍讀者,則「小臣」之語,似不指公卿耳。末云:「安得壯士擲天外,使人不疑見本根。」豈非欲取渾敦、窮奇,投諸四裔,使天下如一,同心戴舜者歟?
九
李義山任弘農尉,嘗投詩謁告云:「却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沒階趨。」雖為樂春罪人,然用事出人意表,尤有餘味。英俊屈沈,強顏低意,趨跖諾虎,扼腕不平之氣有甚于傷足者,非麤知直己、不甘心于病畦下舐,不能賞此語之工也。
十
《張舍人遺織成褥段》云:「服飾定尊卑,大哉萬古程。……煌煌珠宮物,寢處禍所嬰。……錦鯨卷還客,始覺心和平。」其意在明分守,警貪饕,屏斥玩物,嚴道義之大節,豈直專為詩哉!就中「和平」之語,尤可人意。世有豪橫凶人,強委饋于善士,而不能驟絕之,其心媿恥,雖欲和平,不可得也。
十一
子美世號「詩史」,觀《北征》詩云:「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送李校書》云:「乾元元年春,萬姓始安宅。」又《戲友》二詩:「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書。」「元年建巳月,官有王司直。」史筆森嚴,未易及也。
十二
賈生、終童,欲輕事征伐,大抵少年躁銳,使錦歷老成,當不如此。昔人欲沈孫武于五湖,斬白起于長平,誠有謂哉!嘗愛老杜云:「慎勿吞青海,無勞問越裳。大君先息戰,歸馬華山陽。」又有「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安得務農息戰鬭,普天無吏橫索錢。」「願戒兵猶火,恩加四海深。」「不眠憂戰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