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章 河西有大儒(2 / 4)

还政于朝之归魏 楼顶 325 字 2022-06-22

再后来,众人都以为邓艾会选择丁忧,最起码也得许久之后才能重新赴任了。可没想到,在邓母下葬后的第二个月,他就又重新西行赴任了,司马懿准备了许久的劝慰的话,竟然一点儿都没用上。

因为他深深记着母亲临终前,跟自己讲的那最后一番话。自古忠孝两难全,既然现如今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己已经无法尽孝了,那就好好尽忠吧。

就这样,经过邓艾数年呕心沥血的励精图治,凉州终于大变样了。

昔日那个数百里荒无人烟的凉州,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开荒、军屯在这更是得到了充分的推行,如今的凉州已然变成了小有名气的“塞上江南”。

自中平元年黄巾战乱以来,天下战乱纷争不已,百姓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于是就有许多中原士子和百姓们,为了逃避战乱,而东奔西藏。

辽东、交州因为山高水远,成为了士子们逃避战乱的最佳首选。可除了这两处之外,还有一处避难之所,是逃难士子们的好去处,那处场所便是如今的凉州。

准确点来说应该是,凉州境内的祁连山脉之中。

也就是在战乱的年代,有僧人从西方天竺国而来,不远万里来到了东方这个帝国宣扬佛法,欲拯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送其去往西天极乐世界。

也正是因为这个战乱的年代,今日不知明日之事,百姓们的信仰崩塌。而佛法中的“般若性空”,以及往生的说法,给了百姓们极大的安慰。

不仅仅是百姓,甚至当时避世到凉州河西走廊的当世大儒们,也莫不以“般若性空”充实其学,或增清谈之资,佛教和佛法因此也得以在凉州得以深入和快速的传播。

此时,在祁连山.张掖郡境内的大山之中,有一著名的当世大儒名叫郭瑀。

郭瑀,字元瑜,现年五十七岁,此人并非一般之凡人。他传学所在之地,名曰林松山,因此凉州世人称其为“临松先生”。他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义,善属文。

郭瑀本是敦煌人士,二十年前,还是鲜衣怒马少年郎的郭瑀离开家乡,开始漫漫求学路,后来拜祁连山隐士.郭荷为师。

再后来,郭荷去世之后,他便留在了祁连山内继承了他的衣钵,专心致志的研究治学。十数年来,他藏于祁连大山深处,将自己一生之所学融汇贯通,写下《春秋墨说》和《孝经错纬》,希望能为后世所用。

也正是因为这两本经典的出世,使得他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