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打开傅友德第一份奏折,看完之后。
他点头道:“不错。”
“颍国公不仅打仗的本事强,看事情的目光也很到位。”
“上奏提议之事,确实是我忘记了。”
“为君王查缺补漏,正是国之干臣应该做的事情。”
站在朱允熥桌子前面几步的齐泰,心中想起了蓝玉对傅友德的评价。
两人对傅友德的评价和看法,已经朝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去了。
蓝玉如今已经渐渐看不起傅友德之类的老功臣了。
而这位太孙,却仍有重用的意思。
但,真正起作用的方向,是属于朱允熥的。
“太孙,不知颍国公说了什么事情?”
朱允熥将这份奏折放下,一边拿起第二份,道:
“现在海禁虽然没解开,但渔民已经有许多可以重新出海了。”
“而地方乃至朝廷,还没下一份明确的捕鱼、休渔等事情的公文。”
“这件事情,你后面跟杨士奇等人商议一下。”
“根据各地事实与情况,拟就一份官文条令出来。”
“然后再拿来给我看一下。”
这种事情,不算什么大事。
历朝历代都会有对海域捕鱼的相关政策。
各沿海地区的官员,更应该清楚他们当地的规律。
朱允熥就不自己去思考了。
而当朱允熥打开傅友德第二份奏折时,他的神情顿时一凝。
“倭寇…海盗,哼。”
洪武二年,也就是大明开国的第二年。
就发生过倭寇对山东、江苏、淮安等地的大面积侵扰。
洪武三年。
倭寇侵略山东沿海,然后又转向浙江等地,而且还堂而皇之入福建沿海劫掠。
这让老朱开始着手海防。
在各地建立要冲,包括卫所和水寨。
这也让大明水师与沿海卫所,对海疆的防御,开始变强。
光沿海的战船总和,就有五千多艘,每年春夏都要进行大巡航。
这还不算江河里的战船。
洪武六年、七年,还追击倭寇到琉球之地。
但是,现在嘛…
水师虽然还是很强,但朱元璋已经改变了策略。
选择以守代攻,近海防御,再抽调一些人进行出海拦截倭寇,辅助近海防御。
效果肯定没那么好。
因为,老朱的海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