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贵屿(二)(2 / 3)

纳米崛起 岭南仨人 2260 字 2021-06-10

北侧的自耕农区走去。

很快他就见到了几个老熟人。

“咦?这不是海哥吗?”一个穿老旧衬衫的干瘦老农民,放下手上的锄头。

陈大海穿着拖鞋,一边走一边问道:“阿盛,你的田咋到这边了?”

脱下草帽的林兆盛,喘了一口气,打开水瓶说道:“重新分配了,说集中起来方便管理。”

“最近有去卖菜吗?”

“没有了,都给菜市场和超市收去了。”

陈大海一愣:“新贵屿农贸市场和美好时光超市?他们要你们的菜?”

“要,不过要合格,不能随便乱打农药,他们检测太麻烦了,被查到农药残留就不准上市,连去摆摊街摆摊都不给。”林兆盛坐在地上,一边煽风一边抱怨起来。

事实上,新贵屿广场内部,包括农贸市场、超市、商店和摆摊街,都要丰民农业的检测合格报告,才允许农产品在新贵屿广场销售。

虽然林兆盛嘴上抱怨麻烦,但是实际上却口嫌身直,因为新贵屿广场的采购,不仅仅量大,而且价格也不错。

他是根据合同生产的,专门给新贵屿广场供应丝瓜和黄瓜。

现在住了两万多人的新贵屿广场,每天需要的蔬菜水果不在少数,等二期开发好,又有两万多人入住,这边只会越来越繁荣。

自耕农的菜地,可以在丰民农业那边拿到种植订单,这个价格是相对固定的,拿到订单后,农民根据丰民农业的要求种植合格农产品。

只要收购时,农产品检测合格,就会贴上丰民农业的合格标签,送到专门的商店、超市和档口。

就算是遇到天灾,丰民农业也会根据合同,进行集中投保,从而减少天灾带来的损失。

陈大海在陈家村,也是一直在种菜,他看了看瓜棚上的黄瓜:“他们多少钱收?”

“黄瓜6毛一斤。”

“6毛钱?一直这个价?”

“那当然,市场卖10块一斤也好,1毛一斤也好,他们都是6毛钱收。”

陈大海盘算一下,发现这个价格不错,虽然市场价有时候会上八九毛,但是普遍在三四毛居多。

收购价格稳定,如果遇到天灾减产绝产,丰民农业还会根据合同,通过计算蔬菜单位亩产,最后补偿30%。

这钱通常是由于保险公司承担。

比起以前起早贪黑,舒服了非常多,又旱涝保收,弄得陈大海都想重操旧业了。

“阿盛,这边还有空地出租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