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速度,导致疫苗研发成功后,只能起作用一个多月,然后抵抗力就会迅速下跌。
这个数据,是通过真实的生态模拟,测试出来的结果。
在澳洲就有两个大型的仿生态圈基地,专门有各种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全人工环境的模拟实验室。
通过这些模拟实验室,将注射了疫苗的哺乳动物,和原始荧惑真菌一起投入模拟实验室中。
结果非常惨烈。
携带抗体的哺乳动物,在高速突变的荧惑真菌面前,简直是一败涂地。
除非可以切断荧惑真菌的高速突变,以及疯狂的感染性,不然疫苗研发速度,绝对跟不上它的变异速度。
在自然环境下的荧惑真菌,平均每一代的基因突变率,大概在2~17%左右。
而荧惑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下,最快可以18个小时增殖一代,哪怕是专门找荧惑真菌中的稳定基因,作为疫苗的靶向基因,也扛不住它的高速变异。
因此对于这种变异速度超快的微生物,疫苗基本是没有太大作用的,除非生物本身的生命层次提升上来,才可能硬抗这种高速变异微生物。
其他方法,要么就是走机械飞升路线,直接将有机体舍弃,完全机械化;
要么走灵魂量子路线,变成单纯的量子生命体。
简单来讲,就是不做人了。
机械飞升、量子灵魂、基因进化三条路线中。
目前最有可能的一条,就是机械飞升了;而量子灵魂技术,暂时不用考虑,因为没有技术基础;最后的基因进化,倒是一条不错的路线,但同样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联邦科学界对于机械改造人和基因进化两个技术方向,也一直争论不休,连黄修远也没有太好的思路。
只能两个方向都走,尽可能的试错。
实验室内。
黄修远看了一会,又向一众研究员询问了一些问题。
随即他退出替身机器人模式,揉了揉太阳穴后,又再次进入虚拟会议室内。
这一次虚拟会议的主题,主要是关于生物技术的研讨会。
在场众人都是联邦的顶尖生物学家、基因学家、医学家之类。
黄修远率先发言:“各位,这些天我们都考察过许多生化实验室,我先说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边说,一边调出他的调研报告,发送过在场的所有人。
黄修远继续说道:“联邦的生物技术,虽然日新月异,但我们仍然面临非常多挑战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