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无数百姓闻声而动,追着陈其名和潘忠来到县衙。
很快,一箱一箱根本没有打算盖住的白银被搬了出来,有一个衙役脚一歪,箱子倾倒,在日光下闪着迷人光芒的银子哇啦啦铺满一地!
“搞什么!快捡起来!”
“是是是!”
一个小吏训斥着犯错的衙役,而百姓们的口水都留了一地,看来这事假不了!
小爷交了二十万两税!
县里准备用这笔钱招工治河!
……
与普通百姓的关注点不同,申县还有许多人盯着此事。
某些人看到这一幕,既羡慕又妒忌,当即出城而去!这些大多是各方势力派来的探子。
又比如商人。
这商人分两种,一种是本地的,他们的生意规模很小,但胜在有点本地优势,店铺什么的都是现成的。
另一种,则是那些外地商人,又分成两种,一个是想拿朱允熥的货去外地专卖的,另一个是准备来申县发展的外地商人!
没办法,光一个工人规模已超过两万人并且还在急剧膨胀的纺织工厂,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需求,如工人消费、货物转运等等。
如今的县城,谁抱上了朱允熥的大腿,那可是指定发大财的……
其实,朱允熥这几个月并没有完全闲着的。他曾经召集了许多商人,不管是本地外地的,诚心诚意的邀请他们一起参加申县的大发展!
可惜,当朱允熥拿出新商税的时候,这些人退缩了。
因为问题太多了!
朝廷会承认吗?或者等我们发展起来朝廷才翻脸怎么办?
再说这税也太高了吧!就拿纺织业来说,抽%?你怎么不去抢?其他行业也提高了不少!
还有,出了申县呢?外地官府会不会照样收税?
这些问题,目前朱允熥并解决不了,也给不了这些人信心,所以此事就此搁置,很多外地商人在申县开店铺也被他搁置了,甚至连本地不服新法的人的店铺作坊都被勒令无限期关门了……
只是,朱允熥这次交税二十万两,却让这些人忍不住了:
“小爷似乎是认真的啊?”
“我看未必,这笔钱对他来说,难道不是左手交右手的事?”
“不不不!话不是这么说的,现在全县都知道要治河了,这笔钱无论什么名义,都会被拿来治河!”
“对啊!否则小爷还要脸吗?小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