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九章 白鹿往事(2 / 2)

鸿冥齐天 雁墨明 1819 字 2022-05-28

琦儿年芳几何?”崇真老禅师满心欣慰地问到。

韩琦立身施礼回应道:“孙儿,今年整整二十岁。我是在江西九江庐山的五老峰白鹿国学院求学之后才来到九华山寻访师傅的。”

听到韩琦说起白鹿洞书院求学的事,倒让徐晋鹏想起一件至今萦怀难解的往事。

这个白鹿国学院颇为有名。相传前朝有一对叫李渤和李涉的兄弟在庐山五老峰隐居读书。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这白鹿精灵通人性,李渤挂了钱在鹿角上,白鹿就可以去山外的店铺里买回物品,山民视白鹿之为神,故人称李渤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后来朝廷为了宣扬李渤刻苦勤读的事迹,在这里建起了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

学院设立之初招生原来是不设门槛的,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贵贱,不论地域,均可入学,即孔子所提倡的“有教无类”。但是每年招生季,书院都是门庭若市,因此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不仅要求入学者文化水平要高,更要品正行端,享有美誉,由当世名人推荐的可优先。在白鹿洞《洞学榜》择生徒上即有这样的规定,“自今凡奉公移来者,慎于所选,从游之后,洞师验与可拒者则拒之,上司不必挠其权。其四方有志之士,听其肄业。”可见,在招生事宜上洞师有绝对的去留权。即使是王公贵族的子弟,没有真才实学,没有良好的品德通常也是没有办法入学的。

两年前的秋季,江西庐山的白鹿国学院布告天下,招收秋季新生。

自九华山学艺以来,崇真大师尽其所能把毕生所学都悉数传授给了徐晋鹏,但主要侧重于武学和兵法,晋鹏的武学修为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武学名家,假以时日便可跻身于武林大家的行列。所以,崇真大师希望徐晋鹏能在涉世之前学习更多的文史哲思。于是崇真大师从化城寺道亦主持那里求来的一封推荐信,让晋鹏赶往白鹿洞书院报名。

来到庐山脚下,这里早已经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求学者,多为饱读诗书的真才实学者,当然也不乏有只为图取功名的纨绔子弟。每个人似乎都是踌躇满志,势在必得的样子。

可是只有到了学院经过到了录考的各个环节才知道招生制度的严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