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瑛和朱文雍被接回皇城后,朱塍翀为他们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册封仪式,崔瑛被册封为皇后,朱文雍被册立为太子,在六岁时即为皇储。
芭田村的许多人也因为善待过崔皇后和太子而得了富贵,比如:扈大娘就搬到了京城里居住,有了像模像样的宅院,他的儿子唐四海也在军营里得到了提拔。
朱塍翀对崔皇后非常钟情,既有感恩又带着些许愧疚,对他们母子充满了厚爱。
每天忙完朝政,他哪也不去,一有时间就到皇后的寝宫安庆功陪她聊天,一起悉心地教导太子慢慢长大。
朱塍翀最关心的是太子朱文雍的病情,多年来遍寻天下名医,设法根治太子的寒喘病,可是始终效果不佳。
现如今老皇帝朱塍翀大限将至,心中夙愿难酬,痛心不已。
“父皇,儿臣的病我自会注意,您不用担心。”
“雍儿,我已经命内官通传了宰相裴珩,御史大夫李紫阳,兵部尚书崔济,靖卫司丞卫琰四人前来,你到门口去看一看他们来了没有。”皇帝强撑着身体说。
太子朱文雍刚走到门口,就看到四人步履匆匆地赶来。
“拜见太子!”丞相裴珩领衔四人拜问到。
“四位大人,父皇特命我来迎接你们,赶快里面请。”
“谢谢皇上、太子隆恩!”
四人走进殿内跪伏在皇帝病榻前。
“四位爱卿,朕自打当阳建朝以来,历经二十一年,以匡扶天下为己任,平定内乱,驱逐蛮夷,休养生息,使王朝政治清明,海清河晏。”皇帝喘了口气,顿了顿,接着说:“可是这些年来,怎奈旱灾反复,百姓受苦。可惜朕大限已至,你们四位都是国之柱石,日后还望各位爱卿竭力辅助太子,安邦定国,使当阳王朝千秋万代。”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四人伏地齐呼。
“没有什么万万岁的。丞相天下粮仓都查实过了吗?”
“禀皇上,户部尚书胡吉富已经对各地粮仓进行了详细的核查,各地皆有存粮。尤其是我们京都里的‘含嘉仓’和‘回洛仓’,仓禀充实。”丞相裴珩禀报说。
“丞相也不必瞒我,‘仓禀实,天下安’,倘若存粮充足,就不会有那么人饿死了。”
“李先生,你们御史台要加强对各地官员的监督,严查中饱私囊的贪官恶吏,平复民心。”
“是皇上,臣领旨。”御史大夫李紫阳没有多言。
“还有,崔济和卫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