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朱允熥说完,朱元璋已经愣住了。
重新丈量土地,再配合两道圣旨?
第一道为提醒,第二道执行,雷厉风行,杀鸡儆猴?
嘶~~
有皇权威严,却也不强硬,会给予提醒。
他脑海不断过滤这些信息,目光落在朱允熥身上。
看着那志气未脱的脸庞,他如在梦境一般。
这还是自己印象里的允熥吗?
“皇爷爷,这改革是需要时间的,而这第一步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将江浙等富庶之地的官员,捏在手中,让他们全力执行,这一点很重要。”
“毕竟这里太富庶,商人与官员一定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听到这话,朱元璋已经非常震惊。
能提出前面的方法,足以说明朱允熥是有治国能力的。
而这句话,则是判定他是否能干实事,且有着雷霆手段。
他能准确找到其中的要点,从而对症下药。
“允熥的话,真是让咱醍醐灌顶。”
此刻,朱元璋回想刚才同样的问题问向朱允炆。
他的回答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没缺点也没亮点,总体是没问题的。
而朱允熥,完全就是另一条路子。
他此刻展现的处事性格,跟自己十分的相近。
并且,这孩子的想法出众,有很强的魄力!
两者相比,朱允熥给了自己强烈的震惊。
朱允炆则要稳一些。
一文一武,一方较为保守,另一方则充满了进攻性。
扪心自问,他原本的初衷,是要朱标那样的仁孝之君,守城之君。
将他打下来的江山,牢牢守住,并且稳定发展。
这么来看,朱允炆是最合适的人选,他现在的身份也比较适合立为太孙。
如果是朱允熥继位的话,他是有很强的能力,也有抱负。
可惜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做法肯定会让很多人不舒服,不信服。
这个问题很重要,自己作为开国皇帝可以强硬,也能镇抚群臣百姓。
那朱允熥小小年纪,到时肯定会受到诸多阻碍,而他能不能力抗呢?
朱元璋一时间有些头疼,但内心告诉自己,他更喜爱朱允熥的性格。
而且这孩子,如果能行的话,或许日后真能将大明带上另一个巅峰。
两者选择,一时间非常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