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虽然心里有数。
一旁的谋士李儒,却道,
“主公,京师不稳,变化诸多,而众将士有所惑。”
“何不先至京师,再行休整呢?”
如今距离京师不到一日的路程。
若是急行军,夜里也能到了。
董卓笑了笑,心知这是李儒在提醒自己。
“文优啊,稍后某会与众将士言说。”
董卓顿了顿,转而问道,
“倒是那件事,你可有察觉出什么异样?”
明明只是个流民奴隶,却是如何成了董白的老师?
闻言。
李儒神色一怔,认真道,
“回主公,一如既往,并未有任何异样。”
“前些时日,又有探子消息回报。”
“此子确实名为李奉先。”
“似生于幽州,其父母因战乱走失,五岁混于流民。”
“七岁结识徐荣,后因故走散。”
“再后来,就是主公知道的。”
“那小子十三岁时救下了主公的孙女。”
“之后来到凉州,五年来一直都很安分。”
“只是......”
董卓好奇道,
“只是如何?”
李儒回道,
“主公,您的孙女对他过于依赖和信任,甚至有些......宠溺。”
“当初只不过是奴隶的身份,如今您孙女却自愿称其为老师。”
“更甚者,据下人汇报,他还对董白蛊惑说早去京师,可救大汉。”
“晚去不得,天下剧变。”
“这等蛊惑之言,恐怕对主公的孙女有所影响.......”
李儒越说越是有些恼火的样子。
因为根据下人偷听到的汇报,他更是知道那个叫李奉先的小子,还说了更大逆不道之言。
若是传出去,绝对是大罪的那种!
但偏偏,
有董白的袒护。
而众所周知,
整个西凉军中,主公的整个家族中,最以宠溺董白!
其实,
只是看眼下,就看的出来。
如今都要到了京师了,董卓却没有着急询问京师局势。
反而是,无比关心董白身边人的情况。
毕竟,
董白是董卓死去的儿子,留下的唯一